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解析第13-21页
        1.3.1 绿道第13-14页
        1.3.2 城市滨水绿道第14-20页
        1.3.3 城市空间特色第20-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页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1-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2 研究框架第23-24页
2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实践综述第24-39页
    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4-27页
        2.1.1 设计结合自然理论第24页
        2.1.2 景观设计学理论第24-25页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5页
        2.1.4 城市意向理论第25-26页
        2.1.5 生态美学理论第26-27页
    2.2 西方城市滨水绿道研究综述与实践第27-32页
        2.2.1 研究综述第27页
        2.2.2 案例研究第27-32页
    2.3 国内城市滨水绿道研究综述与实践第32-37页
        2.3.1 研究综述第32-33页
        2.3.2 案例研究第33-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构成研究第39-52页
    3.1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组成要素分析第39-43页
        3.1.1 水体空间第39-40页
        3.1.2 绿地空间第40-41页
        3.1.3 交通空间第41页
        3.1.4 节点空间第41-42页
        3.1.5 天际线界面第42-43页
    3.2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的影响因素第43-46页
    3.3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的表现要素第46-50页
        3.3.1 主题内涵第46-47页
        3.3.2 物质空间第47-49页
        3.3.3 行为活动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探讨第52-69页
    4.1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的目标第52-53页
        4.1.1 维护城市滨水绿道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第52页
        4.1.2 保护城市滨水绿道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52-53页
        4.1.3 营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第53页
        4.1.4 打造主题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水绿道生活第53页
    4.2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的设计原则第53-56页
        4.2.1 因地制宜的原则第53-54页
        4.2.2 系统整体性原则第54页
        4.2.3 生态优先的原则第54页
        4.2.4 人本主义的原则第54-55页
        4.2.5 文化多元性原则第55页
        4.2.6 交通可达性原则第55-56页
    4.3 城市滨水绿道空间特色营造策略第56-68页
        4.3.1 营造主题性的城市滨水绿道定位特色第56-59页
        4.3.2 创造体验式的城市滨水绿道布局特色第59-61页
        4.3.3 塑造多样性的城市滨水绿道环境特色第61-65页
        4.3.4 深入意识流的城市滨水绿道感官特色第65-67页
        4.3.5 突出识别性的城市滨水绿道节点特色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多维思考的设计实践第69-90页
    5.1 城市水系绿道网络的构建——以武汉市梧桐湖生态城滨水绿道设计为例第69-81页
        5.1.1 项目简介第69-71页
        5.1.2 特色策略解析第71-80页
        5.1.3 设计启示第80-81页
    5.2 城区内支流绿道的修复——以郑州市须水河生态廊道设计为例第81-90页
        5.2.1 项目简介第81-83页
        5.2.2 特色策略解析第83-89页
        5.2.3 设计启示第89-90页
6 结论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7-99页
附录2 学位论文相关设计实践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柏泉天主教堂案例研究--兼论武汉天主教堂的变迁
下一篇:宁波市城市景观体系时空演变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