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负荷建模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负荷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负荷建模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 第2章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理论 | 第15-27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负荷模型的类型与结构 | 第15-21页 |
| 2.2.1 静态负荷模型 | 第15-17页 |
| 2.2.2 动态负荷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综合负荷模型 | 第18-21页 |
| 2.3 负荷模型的应用 | 第21-22页 |
| 2.3.1 国外负荷模型的应用 | 第21-22页 |
| 2.3.2 国内负荷模型的应用 | 第22页 |
| 2.4 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 | 第22-26页 |
| 2.4.1 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理论 | 第22-23页 |
| 2.4.2 参数辨识的优化方法 | 第23-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配电网集结等效的综合负荷模型及其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27-43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配电网集结等效的综合负荷模型 | 第27-30页 |
| 3.2.1 综合负荷模型结构 | 第27-29页 |
| 3.2.2 综合负荷模型初始稳态条件 | 第29-30页 |
| 3.3 综合负荷模型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0-42页 |
| 3.3.1 感应电动机参数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1-36页 |
| 3.3.2 静态负荷模型参数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6页 |
| 3.3.3 无功补偿模型参数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6-37页 |
| 3.3.4 配电网参数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7-39页 |
| 3.3.5 感应电动机比例系数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39-41页 |
| 3.3.6 综合负荷模型解析灵敏度分析 | 第41-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基于灵敏度与相关性的综合负荷模型参数优化辨识策略 | 第43-56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模型辨识的优化算法 | 第43-48页 |
| 4.2.1 改进遗传算法 | 第43-46页 |
| 4.2.2 LM算法 | 第46-47页 |
| 4.2.3 混合算法 | 第47-48页 |
| 4.3 综合负荷模型灵敏度和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 4.3.1 基于Hessia n矩阵特征值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48页 |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 4.4 实例研究 | 第49-55页 |
| 4.4.1 基于实测数据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50-52页 |
| 4.4.2 基于实测数据的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 4.4.3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53-5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