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手性及手性农药 | 第13-16页 |
1.1.1 手性及手性农药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1.2 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茚虫威 | 第16-19页 |
1.2.1 基本性质 | 第17页 |
1.2.2 茚虫威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多壁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 第19-22页 |
1.3.1 纳米材料概况 | 第19页 |
1.3.2 碳纳米管 | 第19-21页 |
1.3.3 碳纳米管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斑马鱼 | 第22-25页 |
1.4.1 斑马鱼简介 | 第22-23页 |
1.4.2 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多壁碳纳米管对茚虫威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 | 第28-46页 |
2.1 试验仪器与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2.1.3 药品试剂 | 第29-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34页 |
2.2.1 暴露试验 | 第30-31页 |
2.2.2 样品前处理 | 第31-32页 |
2.2.2.1 斑马鱼样品前处理 | 第31-32页 |
2.2.2.2 水样前处理 | 第32页 |
2.2.3 色谱及质谱条件 | 第32页 |
2.2.4 手性残留分析方法评价 | 第32-33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2.2.5.1 对映体分数的计算 | 第33页 |
2.2.5.2 生物富集系数的计算 | 第33页 |
2.2.5.3 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33-34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34-44页 |
2.3.1 方法验证 | 第34-36页 |
2.3.2 多壁碳纳米管对茚虫威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影响 | 第36-42页 |
2.3.3 茚虫威对映体的转化行为研究 | 第42-44页 |
2.3.4 茚虫威在斑马鱼体内的清除 | 第44页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多壁碳纳米管对茚虫威在斑马鱼体内的氧化应激 | 第46-66页 |
3.1 试验仪器与试验材料 | 第46-48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3.1.3 药品试剂 | 第47-4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3.2.1 暴露试验 | 第48页 |
3.2.2 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8-49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9-64页 |
3.3.1 斑马鱼脑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49-56页 |
3.3.1.1 茚虫威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1.2 多壁碳纳米管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1.3 多壁碳纳米管与茚虫威联合暴露对C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1.4 多壁碳纳米管与茚虫威联合暴露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2 斑马鱼脑及肝脏中MDA含量的变化 | 第56-60页 |
3.3.2.1 茚虫威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3.3.2.2 多壁碳纳米管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2.3 多壁碳纳米管与茚虫威联合暴露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3.3.3 氧化应激的对映选择性 | 第60页 |
3.3.4 多壁碳纳米管对茚虫威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60-64页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