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导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2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9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9-22页
        1.2.3 文献评述第22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22-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3.3 本文创新点第24-25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概述第25-38页
    2.1 相关概念介绍第25-28页
        2.1.1 投资银行的相关概念第25-26页
        2.1.2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相关概念第26-28页
    2.2 金融管理理论概述第28-33页
        2.2.1 金融学的独立与早期的管理理论第28-29页
        2.2.2 基于VaR模型的风险度量与管理第29-32页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32-33页
    2.3 风险研究方法概述第33-37页
        2.3.1 风险识别的方法第33-34页
        2.3.2 风险评价的方法第34-36页
        2.3.3 风险应对的方法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国内外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8-41页
    3.1 国外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8-39页
        3.1.1 国外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发展现状第38页
        3.1.2 国外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3.2 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9-40页
        3.2.1 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发展现状第39页
        3.2.2 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务承销业务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承销业务风险识别第41-58页
    4.1 承销业务风险因素分析第41-48页
        4.1.1 客户风险因素分析第41-42页
        4.1.2 银行风险因素分析第42-44页
        4.1.3 政策风险因素分析第44-46页
        4.1.4 经济风险因素分析第46-47页
        4.1.5 特殊事件风险因素分析第47-48页
    4.2 风险识别方法一鱼刺图法第48-50页
        4.2.1 整体风险识别第48-49页
        4.2.2 分类风险识别第49-50页
    4.3 风险识别方法二德尔菲法第50-57页
        4.3.1 整体风险识别第50-52页
        4.3.2 分类风险识别第52-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承销业务风险评价第58-71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58页
    5.2 风险评价方法一层次分析法第58-66页
        5.2.1 构建风险判断矩阵第59-60页
        5.2.2 矩阵计算与验证第60-62页
        5.2.3 确定风险权重第62-65页
        5.2.4 风险综合评价第65-66页
    5.3 风险评价方法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第66-70页
        5.3.1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第66-68页
        5.3.2 矩阵计算第68-69页
        5.3.3 风险综合评价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承销业务风险控制第71-80页
    6.1 客户风险控制第71-74页
        6.1.1 建立行业准入标准第71页
        6.1.2 持续跟踪发行人财务状况第71-72页
        6.1.3 多方位掌握发行人基本情况第72页
        6.1.4 做实入场访谈工作第72-73页
        6.1.5 建立客户分层管理体系第73页
        6.1.6 慎重开展信用增进第73-74页
    6.2 经济风险控制第74-76页
        6.2.1 适当运用对冲产品第74页
        6.2.2 提前落实发行人授信额度第74-75页
        6.2.3 合理决策债券投资安排第75页
        6.2.4 制定应急预案第75-76页
        6.2.5 认真开展风险排查与压力测试工作第76页
    6.3 其他关键风险因子控制第76-79页
        6.3.1 用机控代替人控第76页
        6.3.2 建立债券发行制度第76-77页
        6.3.3 落实募集资金用途第77-78页
        6.3.4 建立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第78页
        6.3.5 建立提示与督导机制第78-79页
    6.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7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第86-94页
致谢第94-96页
个人简历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EVA和R0RWA的研究
下一篇: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