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论文--藻类养殖论文

大叶藻四种播种增殖技术的效果评估与适宜性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1页
        1.2.1 海草种子的采集第14-16页
        1.2.2 种子播种方法的类别第16-18页
        1.2.3 种子播种方法的比较第18-20页
        1.2.4 影响播种种子存留、萌发与幼苗建成的因素第20-21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平铺地毯式大叶藻种子播种技术的研究第23-4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4-29页
        2.1.1 实验时间和地点第24-25页
        2.1.2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25-29页
        2.1.3 数据分析第29页
    2.2 结果第29-45页
        2.2.1 实验期间水温和PFD的变化第29页
        2.2.2 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第29-33页
        2.2.3 植株生长第33-39页
        2.2.4 斑块草床的评估第39-45页
    2.3 讨论第45-48页
        2.3.1 有效性分析第45-46页
        2.3.2 播种密度的优化第46-48页
第三章 基于种子活力的小袋保护法大叶藻播种技术研究第48-6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3.1.1 种子收集第48页
        3.1.2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48-50页
        3.1.3 样品收集与分析第50-51页
        3.1.4 数据分析第51-52页
    3.2 结果第52-57页
        3.2.1 播种袋引入对大叶藻种子活力的影响第52页
        3.2.2 海区播种实验第52-57页
    3.3 讨论第57-60页
第四章 基于种子活力的模块法大叶藻播种技术研究第60-7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0-65页
        4.1.1 种子收集第60页
        4.1.2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60-63页
        4.1.3 样品的收集与分析第63-64页
        4.1.4 数据分析第64-65页
    4.2 实验结果第65-76页
        4.2.1 室内实验结果第65-69页
        4.2.2 海区验证试验结果第69-76页
    4.3 讨论第76-77页
        4.3.1 适宜性分析第76页
        4.3.2 有效性分析第76-77页
    4.4 结论第77-78页
第五章 自然海域苗圃式大叶藻育苗床的实验研究第78-93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78-82页
        5.1.1 种子的收集和甄选第78页
        5.1.2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78-81页
        5.1.3 数据采集与样品分析第81-82页
        5.1.4 数据分析第82页
    5.2 结果第82-91页
        5.2.1 水温和PFD第82页
        5.2.2 种子萌发第82-84页
        5.2.3 幼苗建成第84页
        5.2.4 幼苗生长第84-86页
        5.2.5 植株的生长第86-91页
    5.3 讨论第91-92页
        5.3.1 有效性分析第91-92页
        5.3.2 适宜性分析第92页
    5.4 结论第92-9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3-100页
    6.1 四种播种增殖技术的对比分析第93-96页
        6.1.1 播种效果第93-94页
        6.1.2 成本分析第94-96页
    6.2 大叶藻幼体恢复模式第96-97页
    6.3 大叶藻播种增殖技术流程与概述第97-99页
    6.4 研究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个人简历第108页
研究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沿海真帽贝分类及美女蛤隐存种研究
下一篇: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再生期巨大芽孢杆菌对生长、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