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势演练的角度解析跆拳道文化内涵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8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关于跆拳道发展的研究 | 第13-15页 |
| ·跆拳道文化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关于跆拳道品势的研究 | 第17-18页 |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8-19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9页 |
| 3 分析与讨论 | 第19-42页 |
| ·太极八章的演练及内涵 | 第19-24页 |
| ·太极一章、二章、三章的演练及内涵 | 第20-21页 |
| ·太极四章、五章、六章的演练及内涵 | 第21-23页 |
| ·太极七章、八章的演练及内涵 | 第23-24页 |
| ·高段位品势的演练及内涵 | 第24-37页 |
| ·"高丽"的演练及内涵 | 第25-26页 |
| ·"金刚"的演练及内涵 | 第26-28页 |
| ·"太白"的演练及内涵 | 第28-29页 |
| ·"平原"的演练及内涵 | 第29-30页 |
| ·"(?)进"的演练及内涵 | 第30-32页 |
| ·"地跆"的演练及内涵 | 第32-33页 |
| ·"天拳"的演练及内涵 | 第33-34页 |
| ·"汉水"的演练及内涵 | 第34-35页 |
| ·"一如"的演练及内涵 | 第35-37页 |
| ·品势演练体现跆拳道文化的内涵 | 第37-42页 |
| ·跆拳道品势演练体现的礼仪义化 | 第37-39页 |
| ·跆拳道品势演练对"道"的追求 | 第39页 |
| ·跆拳道品势演练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继承 | 第39-41页 |
| ·跆拳道品势演练强调个人精神的修炼 | 第41-42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建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