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FPGA的红外与CCD图像融合系统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红外与CCD图像融合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图像融合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23页 |
2.1 主要技术指标和应用场合 | 第17页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19页 |
2.2.1 红外传感器型号选择 | 第17-18页 |
2.2.2 图像处理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2.3 ARM子系统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2.4 FPGA子系统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图像融合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39页 |
3.1 电源模块设计 | 第23-24页 |
3.1.1 ARM子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23页 |
3.1.2 FPGA子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3.2 ARM子系统设计 | 第24-32页 |
3.2.1 ARM芯片选型 | 第24页 |
3.2.2 u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24-25页 |
3.2.3 Fatfs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25页 |
3.2.4 系统调度模块 | 第25-26页 |
3.2.5 红外传感器驱动模块 | 第26-30页 |
3.2.6 SD卡驱动模块 | 第30-32页 |
3.3 FPGA子系统设计 | 第32-38页 |
3.3.1 FPGA芯片选型 | 第32页 |
3.3.2 CCD驱动模块 | 第32-36页 |
3.3.3 帧存模块 | 第36-37页 |
3.3.4 LCD显示模块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红外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与实现 | 第39-49页 |
4.1 预处理算法需求分析 | 第39页 |
4.2 红外灰度图像生成 | 第39-40页 |
4.3 红外图像的插值放大算法 | 第40-44页 |
4.3.1 最邻近插值算法 | 第40-41页 |
4.3.2 双线性插值算法 | 第41-44页 |
4.4 伪彩色编码算法 | 第44-48页 |
4.4.2 传统彩虹编码算法 | 第44-45页 |
4.4.3 改进后的彩虹编码算法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图像融合算法的FPGA实现 | 第49-68页 |
5.1 常用图像融合算法介绍 | 第49-53页 |
5.1.1 加权平均融合法 | 第49-50页 |
5.1.2 Laplace金字塔融合法 | 第50-53页 |
5.2 FPGA融合算法设计 | 第53-54页 |
5.2.1 融合算法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5.2.2 系统同步设计 | 第54页 |
5.3 颜色空间变换 | 第54-55页 |
5.4 高斯滤波算法的实现 | 第55-57页 |
5.5 Laplace金字塔融合算法实现 | 第57-61页 |
5.5.1 Laplace算法总体设计 | 第57-58页 |
5.5.2 Laplace算法模块设计 | 第58-61页 |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5.6.1 算法的适用性验证 | 第61-64页 |
5.6.2 算法的失真性验证 | 第64-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