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级不动产登记管理问题研究--以X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关于不动产登记政策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不动产登记机构方面的研究 | 第11页 |
1.2.4 关于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3.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2-13页 |
1.3.2 有效政府理论 | 第13页 |
1.3.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3页 |
1.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不动产登记管理演进与现状 | 第17-23页 |
2.1 历史演进 | 第17-18页 |
2.2 典型城市不动产登记管理现状 | 第18-20页 |
2.2.1 北京市 | 第18-19页 |
2.2.2 上海市 | 第19页 |
2.2.3 广州市 | 第19-20页 |
2.3 不动产登记管理特点 | 第20-23页 |
第三章 X市不动产登记管理问题与分析 | 第23-32页 |
3.1 X市简介 | 第23页 |
3.2 X市不动产登记的管理问题 | 第23-28页 |
3.2.1 不动产登记发展水平低 | 第23-24页 |
3.2.2 不动产登记政策宣传效果差 | 第24-25页 |
3.2.3 不动产登记服务满意度低 | 第25-26页 |
3.2.4 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水平低 | 第26-27页 |
3.2.5 不动产登记成果应用水平低 | 第27-28页 |
3.3 X市不动产登记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1 不动产登记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2 不动产登记宣传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 第29页 |
3.3.3 不动产登记服务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3.3.4 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3.3.5 不动产登记成果应用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国外不动产登记管理启示与借鉴 | 第32-37页 |
4.1 国外不动产登记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4.1.1 德国 | 第32-33页 |
4.1.2 法国 | 第33页 |
4.1.3 英国 | 第33页 |
4.1.4 俄罗斯 | 第33-34页 |
4.1.5 新加坡 | 第34页 |
4.2 启示与借鉴 | 第34-37页 |
4.2.1 健全的制度保障 | 第34-35页 |
4.2.2 不动产登记机构单一 | 第35页 |
4.2.3 简化不动产登记程序 | 第35页 |
4.2.4 信息化程度高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我国市级不动产登记管理问题的对策 | 第37-46页 |
5.1 找准角色定位,建设有效政府 | 第37-38页 |
5.1.1 政府应找准在不动产登记发展中的定位 | 第37页 |
5.1.2 政府应更加重视发展不动产登记 | 第37-38页 |
5.2 加速思想转变,加强政策引导 | 第38页 |
5.2.1 政府领导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38页 |
5.2.2 政府应加强不动产登记政策宣传引导 | 第38页 |
5.3 理顺政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 第38-40页 |
5.3.1 政府应促进不动产登记政策的废改立 | 第39页 |
5.3.2 政府应对不动产登记流程梳理优化 | 第39-40页 |
5.4 实现“四个统一”,提高登记水平 | 第40-44页 |
5.4.1 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 | 第40-41页 |
5.4.2 统一不动产登记窗口 | 第41-42页 |
5.4.3 统一不动产登记簿证册 | 第42页 |
5.4.4 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 第42-44页 |
5.5 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 第44-45页 |
5.5.1 政府应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效能 | 第44页 |
5.5.2 政府应加强不动产登记人才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5.6 扩大成果应用,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