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中国女性“韩流”粉丝概况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女性“韩流”粉丝类别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女性“韩流”粉丝社会特性 | 第16-19页 |
一、忠诚度高 | 第16-17页 |
二、低龄化 | 第17页 |
三、生产力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国女性“韩流”粉丝消费现状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消费内容 | 第19-22页 |
一、偶像作品 | 第19页 |
二、偶像周边 | 第19-20页 |
三、偶像代言 | 第20页 |
四、集资应援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消费类别 | 第22-23页 |
一、满足性消费 | 第22页 |
二、炫耀性消费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消费动机 | 第23-26页 |
一、投射自我理想——偶像认同感 | 第23-24页 |
二、填补情感缺失——群体归属感 | 第24页 |
三、同源文化共鸣——文化亲近感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新媒体推动下中国女性“韩流”粉丝的消费特性 | 第26-36页 |
第一节 粉丝身份新变化 | 第26-27页 |
一、身份的“转向” | 第26-27页 |
二、身份的“泛化” | 第27页 |
第二节 粉丝消费新平台 | 第27-29页 |
一、SNS:交互性更强 | 第27-28页 |
二、APP:定制专属终端 | 第28-29页 |
三、贴吧、论坛:建立社群文化 | 第29页 |
第三节 粉丝消费新特征 | 第29-31页 |
一、产消合一 | 第29-30页 |
二、狂欢化 | 第30页 |
三、参与性更强 | 第30-31页 |
四、消费行为多样化 | 第31页 |
第四节 粉丝经济新现象 | 第31-36页 |
一、“粉丝电影”的兴起 | 第32-33页 |
二、“社群经济”、“体验式经济”的产生 | 第33页 |
三、“众筹”、“FFC”等模式的出现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女性“韩流”粉丝消费文化批评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女性“韩流”粉丝消费的积极意义 | 第36-37页 |
一、个人:满足情感需求开发个人潜能 | 第36页 |
二、社会:丰富文化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女性“韩流”粉丝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 | 第37-40页 |
一、粉丝个体:自我与理性的迷失 | 第37页 |
二、粉丝社群:行为与道德的失范 | 第37-38页 |
三、粉丝文化:形成不良社会风气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