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简介 | 第12-19页 |
1.1.1 同步辐射原理及光源简介 | 第12-14页 |
1.1.2 小角散射技术(SAXS)简介及应用领域 | 第14-16页 |
1.1.3 掠入射小角散射技术(GISAXS) | 第16-17页 |
1.1.4 小角散射原位研究优势及应用 | 第17-19页 |
1.2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2.1 嵌段共聚物简介及微相分离原理 | 第19-20页 |
1.2.2 嵌段共聚物粉末自组装 | 第20-22页 |
1.2.3 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 | 第22-24页 |
1.2.4 嵌段共聚物层层自组装薄膜 | 第24-26页 |
1.3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S-b-PAA自组装及特点 | 第26-30页 |
1.4 小角散射对嵌段共聚物研究现状 | 第30-37页 |
1.4.1 小角散射技术对嵌段共聚物粉末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1.4.2 小角散射技术对嵌段共聚物溶液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1.4.3 小角散射技术对嵌段共聚物薄膜研究现状 | 第33-37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7-40页 |
第2章 嵌段共聚物SAXS表征理论计算及实验操作简介 | 第40-60页 |
2.1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理论介绍 | 第40-44页 |
2.1.1 弱分凝理论 | 第40-41页 |
2.1.2 强分凝理论 | 第41-42页 |
2.1.3 自洽场理论 | 第42-44页 |
2.2 用于嵌段共聚物表征的小角散射理论 | 第44-49页 |
2.2.1 距离分布函数(PDDF) | 第44-47页 |
2.2.2 掠入射X射线小角散射数据处理 | 第47-49页 |
2.3 实验工作介绍 | 第49-58页 |
2.3.1 BL16B1参与工作简介 | 第49-54页 |
2.3.2 小角散射数据预处理 | 第54-55页 |
2.3.3 自组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55-58页 |
2.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PS-b-PAA温度场下自组装原位研究 | 第60-70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3.3.1 嵌段共聚物相变过程SAXS数据结果 | 第62-64页 |
3.3.2 嵌段共聚物相变温度计算 | 第64-66页 |
3.3.3 嵌段共聚物相变结构解析 | 第66-68页 |
3.4 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PS-b-PAA溶液胶束自组装过程原位SAXS研究 | 第70-80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4.2.1 嵌段共聚物溶液配制 | 第71页 |
4.2.2 嵌段共聚物胶束表征 | 第71-72页 |
4.2.3 透射电镜结构表征 | 第7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4.4 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PS-b-PAA自组装多层膜GISAXS研究 | 第80-90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5.2.1 嵌段共聚物层层自组装多层膜制备 | 第80-81页 |
5.2.2 表征方式 | 第81-8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5.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90-91页 |
6.2 工作意义、创新性及展望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