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研究中业缘聚落空间营建方法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首钢工业文明轴线 | 第12页 |
·业缘聚落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业缘聚落研究 | 第12页 |
·产业聚集的研究 | 第12-13页 |
·工业区更新改造研究 | 第13-14页 |
2 传统聚落到城市业缘聚落 | 第14-27页 |
·传统聚落的形态基本要素 | 第14-16页 |
·聚落生存方式 | 第14页 |
·聚落空间特点 | 第14-15页 |
·社会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传统聚落空间研究层面 | 第16-21页 |
·结构网络形态的研究 | 第16-17页 |
·聚落"磁体"的研究 | 第17页 |
·聚落道路形态的研究 | 第17-18页 |
·聚落空间界面的研究 | 第18-21页 |
·业缘聚落的概念区分 | 第21-23页 |
·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传统业缘聚落与城市业缘聚落的区别与联系 | 第22-23页 |
·业缘聚落的形成与演化 | 第23-25页 |
·传统业缘聚落的形成 | 第23页 |
·城市业缘聚落的发展 | 第23-25页 |
·北京大红门服装商业圈的形成分析 | 第25-27页 |
3 当代城市工业区更新中的业缘聚落 | 第27-50页 |
·当代城市工业区更新中业缘聚落的定义 | 第27页 |
·当代城市工业区更新中业缘聚落的特征 | 第27-29页 |
·工业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 第27-28页 |
·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并存 | 第28-29页 |
·工业化特征与生活功能的矛盾 | 第29页 |
·当代城市工业区更新中业缘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 | 第29-37页 |
·构成聚落的细胞—工业建筑 | 第29-31页 |
·共享空间 | 第31-33页 |
·联系线 | 第33-35页 |
·业缘聚落的核心磁体 | 第35-36页 |
·工业聚落的肌理 | 第36-37页 |
·工业区更新中业缘聚落案例对比分析 | 第37-48页 |
·案例简介 | 第38-40页 |
·共享空间与核心磁体空间 | 第40-42页 |
·空间的水平界面与垂直界面的关系 | 第42-44页 |
·建筑的原型与变体 | 第44-45页 |
·功能网络与聚落肌理的形成 | 第45-48页 |
·工业区更新中业缘聚落空间营建基本方法 | 第48-50页 |
·确立核心磁体的内容和位置 | 第48页 |
·组织共享空间网络 | 第48页 |
·通过联系线进行网络联系 | 第48-49页 |
·保留规定的工业遗产以延续工业文脉 | 第49页 |
·组织好建筑的原型与变体 | 第49页 |
·控制水平与垂直界面比例创造宜人空间 | 第49-50页 |
4 首钢工业区的形态演变 | 第50-56页 |
·首钢历史沿革 | 第50-52页 |
·首钢工业区形态演化分析 | 第52-56页 |
·外部形态演化 | 第52-53页 |
·道路形态演化 | 第53-55页 |
·铁路形态演化 | 第55-56页 |
5 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的形成 | 第56-61页 |
·工业文明轴线的形态控制 | 第56-59页 |
·首钢工业区新规划与工业文明轴线 | 第56-57页 |
·工业文明轴线的物质基础 | 第57-58页 |
·工业文明轴线的形态控制要素 | 第58-59页 |
·工业文明轴线的形成的意义 | 第59-61页 |
6 首钢工业文明轴线上业缘聚落空间营建设计 | 第61-82页 |
·业缘聚落空间营建原则 | 第61-64页 |
·延续业缘聚落的历史性 | 第61页 |
·体现业缘聚落的生活场景 | 第61-62页 |
·突出产业特征的核心影响力 | 第62-64页 |
·业缘聚落平面形态 | 第64-66页 |
·入口空间 | 第66-67页 |
·共享空间 | 第67-71页 |
·共享广场 | 第68-70页 |
·建筑边界空间 | 第70-71页 |
·道路交叉口 | 第71-77页 |
·交叉口空间设计 | 第73-76页 |
·交叉口业态策划设计 | 第76-77页 |
·道路界面 | 第77-82页 |
·街道建筑立面 | 第77-79页 |
·道路空间剖面 | 第79-82页 |
7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