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机臂架系统的设计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塔式起重机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塔式起重机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静定臂架系统的载荷分析 | 第18-32页 |
2.1 塔式起重机自重的确定 | 第18-19页 |
2.2 静定臂架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2.2.1 力学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19页 |
2.2.2 静定臂架系统吊点位置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3 吊重在最大工作幅度时臂架弯矩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4 吊重在跨中时臂架弯矩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5 吊点位置的确定 | 第23页 |
2.3 臂架截面参数的确定 | 第23-27页 |
2.3.1 臂架宽度尺寸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2 臂架弦杆截面积的确定 | 第25-27页 |
2.4 臂架挠度的确定 | 第27-29页 |
2.5 实例计算 | 第29-31页 |
2.5.1 吊点位置的计算 | 第29-30页 |
2.5.2 臂架截面尺寸的计算 | 第30页 |
2.5.3 臂架主弦杆截面积的计算 | 第30-31页 |
2.5.4 静定臂架系统臂端挠度的计算 | 第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超静定臂架系统的载荷分析 | 第32-52页 |
3.1 超静定塔机臂架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2 超静定臂架系统拉杆内力的确定 | 第33-37页 |
3.2.1 吊重在臂端时臂架系统拉杆内力 | 第33-34页 |
3.2.2 吊重在外跨中时臂架系统拉杆内力 | 第34-35页 |
3.2.3 吊重在内跨中时臂架系统拉杆内力 | 第35-37页 |
3.3 吊点位置的确定 | 第37-42页 |
3.3.1 各工况下臂架所承受弯矩的确定 | 第37-41页 |
3.3.2 吊点位置的确定 | 第41-42页 |
3.4 超静定臂架系统截面参数的计算 | 第42-44页 |
3.4.1 臂架宽度及高度的计算 | 第42页 |
3.4.2 超静定臂架系统主弦杆截面积的计算 | 第42-44页 |
3.5 超静定臂架臂端挠度的确定 | 第44-47页 |
3.6 特殊工况分析 | 第47-48页 |
3.6.1 吊重骤落时对臂架系统的冲击载荷 | 第47-48页 |
3.6.2 吊重骤落时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 | 第48页 |
3.7 实例分析 | 第48-51页 |
3.7.1 臂架吊点位置的计算 | 第48-49页 |
3.7.2 臂架截面参数的计算 | 第49页 |
3.7.3 臂架主弦杆截面积的计算 | 第49-50页 |
3.7.4 轴向力对臂架挠度变形的计算 | 第50页 |
3.7.5 臂架端部挠度变形的计算 | 第50-51页 |
3.8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塔机臂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52-84页 |
4.1 动态特性概述 | 第52-54页 |
4.1.1 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52页 |
4.1.2 振动系统研究的步骤 | 第52-53页 |
4.1.3 塔机动态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53-54页 |
4.2 静定刚性臂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54-60页 |
4.2.1 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4.2.1.1 建立振动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54页 |
4.2.1.2 系统广义自由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4.2.2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55-58页 |
4.2.3 实例计算 | 第58-60页 |
4.2.3.1 静定臂架系统基本参数 | 第58-59页 |
4.2.3.2 拉杆及臂端的刚度计算 | 第59页 |
4.2.3.3 臂架结构频率的计算 | 第59-60页 |
4.3 静定连续体臂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0-68页 |
4.3.1 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60-61页 |
4.3.2 模型的简化 | 第61页 |
4.3.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61-66页 |
4.3.3.1 吊重在臂端时的振型求解 | 第62-65页 |
4.3.3.2 吊重在跨中时的振型求解 | 第65-66页 |
4.3.4 实例分析 | 第66-68页 |
4.3.5 改进措施 | 第68页 |
4.4 刚性超静定臂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68-72页 |
4.4.1 模型简化 | 第68页 |
4.4.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68-72页 |
4.5 塔机臂架系统实例分析 | 第72-74页 |
4.5.1 塔机的基本参数 | 第72页 |
4.5.2 拉杆及臂端的刚度计算 | 第72页 |
4.5.3 臂架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 第72-73页 |
4.5.4 臂架系统的振幅计算 | 第73-74页 |
4.6 超静定连续体臂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74-79页 |
4.6.1 动力学模型基本假设 | 第74-75页 |
4.6.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75-77页 |
4.6.3 实例分析 | 第77-79页 |
4.7 臂架连接件的参数计算 | 第79-81页 |
4.7.1 常用连接方式 | 第79-80页 |
4.7.2 销轴的连接方式及受力分析 | 第80-81页 |
4.8 小结 | 第81-8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结论 | 第84页 |
5.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