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4.2 比较研究法 | 第15页 |
1.4.3 归纳总结法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30页 |
2.1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7-23页 |
2.1.1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第17-18页 |
2.1.2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 第18-20页 |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 第20-21页 |
2.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 第21-22页 |
2.1.5 国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 | 第22-23页 |
2.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 第23-28页 |
2.2.1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萌芽时期 | 第23-24页 |
2.2.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时期 | 第24-25页 |
2.2.3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升华时期 | 第25-26页 |
2.2.4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成熟时期 | 第26-28页 |
2.3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第28-30页 |
2.3.1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特点 | 第28页 |
2.3.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28-30页 |
3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原则及方法 | 第30-47页 |
3.1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 | 第30-38页 |
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30-31页 |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1-33页 |
3.1.3 理想信念教育 | 第33-35页 |
3.1.4 国史党史教育 | 第35-36页 |
3.1.5 党员干部廉政教育 | 第36-38页 |
3.2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想 | 第38-40页 |
3.2.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 第38-39页 |
3.2.2 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页 |
3.2.3 党性和人民性一致性原则 | 第39-40页 |
3.2.4 教育对象分类的原则 | 第40页 |
3.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 第40-47页 |
3.3.1 读书修身进行自我教育 | 第40-41页 |
3.3.2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41-43页 |
3.3.3 抓典型、树榜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 第43-44页 |
3.3.4 互联网时代信息监控与主动出击相并行 | 第44-45页 |
3.3.5 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 | 第45-47页 |
4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大意义 | 第47-54页 |
4.1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7-49页 |
4.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47-48页 |
4.1.2 完善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内容 | 第48页 |
4.1.3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 | 第48-49页 |
4.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9-54页 |
4.2.1 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 第49-50页 |
4.2.2 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 第50-52页 |
4.2.3 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 第52-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