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有序介孔材料 | 第13-24页 |
1.2.1 有序介孔材料简介 | 第13-14页 |
1.2.2 有序介孔材料的分类 | 第14页 |
1.2.3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 第14-24页 |
1.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 | 第24-26页 |
1.3.1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 第24-25页 |
1.3.2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 | 第25-26页 |
1.4 离子液体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 | 第26-29页 |
1.4.1 离子液体简介 | 第26-27页 |
1.4.2 离子液体作为表面活性剂 | 第27-28页 |
1.4.3 离子液体作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材料 | 第28-29页 |
1.5 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第二章 有机硅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的动态吸附性质研究 | 第37-4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2.2.3 动态表面张力测定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2.3.1 [Si(3)Py]Cl和[Si(3)Mim]Cl溶液动态表面张力 | 第39-41页 |
2.3.2 短时吸附机制 | 第41-44页 |
2.3.3 长时吸附机制 | 第44-45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有机硅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47-63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3.2.1 分子结构优化 | 第48-49页 |
3.2.2 MARTINI粗粒化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3.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3.3.1 最优电荷分布和分子结构 | 第51-53页 |
3.3.2 粗粒化模型的验证 | 第53-55页 |
3.3.3 长时间粗粒化模拟 | 第55-57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第四章 三硅氧烷吡啶类离子液体模板合成介孔氧化硅球 | 第63-77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4.2.3 介孔氧化硅球的合成 | 第64-65页 |
4.2.4 样品材料表征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2页 |
4.3.1 焙烧的影响 | 第66-69页 |
4.3.2 正硅酸乙酯用量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3 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71页 |
4.3.4 合成机理 | 第71-72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五章 三硅氧烷吡啶类离子液体模板合成Yolk-shell核壳结构氧化硅球 | 第77-91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8-80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78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78页 |
5.2.3 Yolk-shell核壳结构氧化硅纳米球的合成 | 第78-79页 |
5.2.4 样品材料表征 | 第79-8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7页 |
5.3.1 体系pH的影响 | 第80-82页 |
5.3.2 焙烧的影响 | 第82-84页 |
5.3.3 [Si(3)Py]Cl浓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5.3.4 合成机理 | 第86-87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页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9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