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绪论 | 第10-26页 |
(一)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 第10-1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11-12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7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9页 |
(三) 核心概念、研究框架、方法及思路 | 第19-24页 |
1. 核心概念 | 第19-22页 |
2. 研究框架 | 第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4. 基本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四) 调查样本简介 | 第24-26页 |
1. 汉川市村镇样本 | 第24页 |
2. 老河口市村镇样本 | 第24页 |
3. 宜昌市夷陵区村镇样本 | 第24-26页 |
二、村级集体经济贫困解释与多维测量方法 | 第26-33页 |
(一) 贫困发生的理论解释 | 第26-29页 |
1. 要素稀缺 | 第26页 |
2. 人力资本缺乏 | 第26-28页 |
3. 能力剥夺 | 第28-29页 |
(二) 多维贫困测量方法 | 第29-32页 |
1. 贫困的识别 | 第29-31页 |
2. 贫困的加总 | 第31页 |
3. 贫困的分解 | 第31-32页 |
(三) 村级集体经济贫困解释及测量方法 | 第32-33页 |
三、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的贫困测量 | 第33-39页 |
(一) 以村集体收入为维度的单维贫困测量 | 第33-35页 |
1. 村域经济水平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2. 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测量 | 第34-35页 |
(二) 多维贫困测量 | 第35-37页 |
1. 数据及被剥夺临界值的确立 | 第35-36页 |
2. 多维贫困测量结果 | 第36-37页 |
(三) 小结 | 第37-39页 |
四、湖北省各级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干预及取得成效 | 第39-46页 |
(一) 湖北省各级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干预 | 第39-42页 |
1. 成立发展干预组织机构 | 第39-40页 |
2.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 第40-41页 |
3. 调整财税、土地等政策 | 第41-42页 |
4. 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加强考核激励 | 第42页 |
(二)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干预后取得的成效 | 第42-46页 |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 第43页 |
2. 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逐渐多样化 | 第43-46页 |
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干预的有效性探讨 | 第46-52页 |
(一) 政府发展干预的有效性探讨 | 第46-49页 |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干预过程的非线性 | 第46-47页 |
2. 瞄准机制及社会扶贫资源公平配置问题 | 第47页 |
3. 干预发展与自主发展问题 | 第47-48页 |
4. 农村基层民主受干扰问题 | 第48-49页 |
(二) 相关政策及建议 | 第49-52页 |
1. 注重发展干预过程研究 | 第49页 |
2. 制定统一贫困瞄准机制,加强扶贫资源配置监督 | 第49-50页 |
3. 注重挖掘村域经济主体自主式发展潜能 | 第50页 |
4.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新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 第50-52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1 村级集体经济调查座谈提纲 | 第58-59页 |
附录2 入村调查问卷:2010年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统计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