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减碳效益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8-10页 |
1.1.1 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背景 | 第8-9页 |
1.1.2 建筑领域碳排放背景 | 第9页 |
1.1.3 绿色建筑发展形势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构建 | 第16-33页 |
2.1 目标与范围定义 | 第16-17页 |
2.1.1 目标定义 | 第16页 |
2.1.2 范围定义 | 第16-17页 |
2.2 方法概述 | 第17-20页 |
2.2.1 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 | 第17-19页 |
2.2.2 电力碳排放因子 | 第19-20页 |
2.3 规划设计阶段碳排放模型 | 第20-21页 |
2.4 建材准备阶段碳排放模型 | 第21-24页 |
2.4.1 建材开采生产碳排放因子 | 第22-23页 |
2.4.2 建材运输碳排放因子 | 第23-24页 |
2.4.3 建材回收系数 | 第24页 |
2.5 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模型 | 第24-25页 |
2.6 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碳排放模型 | 第25-27页 |
2.6.1 能耗分析软件简介 | 第26页 |
2.6.2 维护阶段碳排放 | 第26-27页 |
2.6.3 绿地碳汇碳排放 | 第27页 |
2.7 建筑拆除及废旧建材处置阶段碳排放模型 | 第27-29页 |
2.8 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碳排放对比 | 第29-33页 |
2.8.1.规划设计阶段 | 第29页 |
2.8.2.建材准备阶段 | 第29-30页 |
2.8.3 建筑施工阶段 | 第30页 |
2.8.4.使用维护阶段 | 第30-33页 |
3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案例分析 | 第33-48页 |
3.1 绿色建筑案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第33-40页 |
3.1.1 案例概况 | 第33页 |
3.1.2 规划设计阶段 | 第33页 |
3.1.3 建材准备阶段 | 第33-35页 |
3.1.4 建筑施工阶段 | 第35-36页 |
3.1.5 建筑使用维护阶段 | 第36-39页 |
3.1.6 建筑拆除与废旧建材处置阶段 | 第39-40页 |
3.1.7 案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 第40页 |
3.2 案例绿色建筑措施减碳量分析 | 第40-46页 |
3.2.1 建材准备阶段 | 第40-41页 |
3.2.2 使用维护阶段 | 第41-46页 |
3.3 案例分析小结 | 第46-48页 |
4 绿色建筑减碳效益评价 | 第48-59页 |
4.1 绿色建筑减碳效益概述 | 第48-50页 |
4.1.1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第48页 |
4.1.2 碳交易价格确定 | 第48-49页 |
4.1.3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9-50页 |
4.2 绿色建筑减碳措施的效益评价 | 第50-52页 |
4.2.1 提升围护结构性能 | 第50页 |
4.2.2 提高空调冷热源机组能效 | 第50-51页 |
4.2.3 绿地碳汇 | 第51-52页 |
4.2.4 照明节能 | 第52页 |
4.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减碳指标分析 | 第52-59页 |
4.3.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减碳指标对比研究 | 第53-57页 |
4.3.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入减碳指标建议 | 第57-59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