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 第15-17页 |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天线测量基本理论 | 第21-37页 |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 2.2 近场测量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 2.2.1 平面波谱展开原理 | 第22-24页 |
| 2.2.2 扫描取样间距的选取原则 | 第24-25页 |
| 2.2.3 扫描面宽度的选择原则 | 第25-26页 |
| 2.2.4 待测天线口径面与扫描面之间距离的选择原则 | 第26页 |
| 2.3 天线近远场变换原理 | 第26-28页 |
| 2.3.1 考虑探头补偿的平面近远场变换 | 第26-27页 |
| 2.3.2 柱面近场测量近远场变换 | 第27-28页 |
| 2.4 天线参数介绍 | 第28-31页 |
| 2.4.1 方向图 | 第28-29页 |
| 2.4.2 方向性 | 第29-30页 |
| 2.4.3 增益 | 第30-31页 |
| 2.4.4 天线效率 | 第31页 |
| 2.4.5 天线极化 | 第31页 |
| 2.5 天线辐射参数测量 | 第31-36页 |
| 2.5.1 增益测量 | 第32-34页 |
| 2.5.2 方向图测量 | 第34-3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天线近远场测量硬件系统 | 第37-51页 |
| 3.1 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概述 | 第37-38页 |
| 3.2 扫描架子系统 | 第38-45页 |
| 3.3 转台子系统 | 第45-46页 |
| 3.4 射频子系统 | 第46-48页 |
| 3.5 数控伺服子系统 | 第48-49页 |
| 3.6 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安全性设计 | 第49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基于PMAC的运动控制系统 | 第51-63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运动控制原理 | 第51-52页 |
| 4.3 PMAC | 第52-53页 |
| 4.4 近远场综合测量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 第53-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数据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3-73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相关软件介绍 | 第63-64页 |
| 5.3 软件界面的设计要求 | 第64-65页 |
| 5.4 软件界面的设计 | 第65-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