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区域地质学论文

青海省可可西里马兰山—五雪峰地区新构造地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项目来源及选题依据第10-11页
        1.2.1 项目来源第10页
        1.2.2 选题依据第10页
        1.2.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2-13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37页
    2.1 交通与地理第13-15页
        2.1.1 交通位置第13页
        2.1.2 区域地理环境第13-15页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15-17页
        2.2.1 地震波速结构特征第15页
        2.2.2 电性结构特征第15-16页
        2.2.3 密度结构第16页
        2.2.4 磁性结构特征第16页
        2.2.5 居里等温面特征第16-17页
    2.3 构造特征第17-25页
        2.3.1 褶皱构造第22-23页
        2.3.2 断裂构造第23-25页
    2.4 地层概况第25-31页
        2.4.1 古生界地层第25-27页
        2.4.2 中生界地层第27-28页
        2.4.3 新生界地层第28-31页
    2.5 岩浆岩第31-32页
        2.5.1 中酸性侵入岩第31-32页
        2.5.2 火山岩第32页
    2.6 变质岩第32-33页
        2.6.1 接触变质岩第33页
    2.7 区域构造演化史第33-37页
        2.7.1 元古宙造山前基底形成阶段第33-34页
        2.7.2 海西—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阶段第34-36页
        2.7.3 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第36-37页
第3章 新构造运动地质特征第37-61页
    3.1 构造活动第37-44页
        3.1.1 活动断裂行迹第38-39页
        3.1.2 活动断裂几何特征第39-40页
        3.1.3 活动断裂运动学特征第40-43页
        3.1.4 活动断裂阶段划分第43-44页
    3.2 火山活动第44-53页
        3.2.1 分布特征第44-46页
        3.2.2 岩石学特征第46-47页
        3.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47-51页
        3.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第51-53页
        3.2.5 构造环境讨论第53页
    3.3 地貌特征第53-61页
        3.3.1 走滑拉分盆地第53-57页
        3.3.2 河流阶地第57-58页
        3.3.3 夷平面第58-59页
        3.3.4 地震活动第59-60页
        3.3.5 热水(气)泉第60-61页
第4章 新生代构造演化及阶段划分第61-66页
    4.1 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第61-65页
    4.2 新生代构造演化第65-66页
第5章 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划分第66-69页
    5.1 陆内造山阶段(65Ma~23Ma)第66页
    5.2 造高原第一阶段(23Ma~3.6Ma)第66-67页
    5.3 造高原第二阶段(3.6Ma至今)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川西岩体铜镍成矿的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及深边部找矿方向探讨
下一篇: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地质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