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物象之于电影 | 第8-11页 |
| 1.1 电影中的物象 | 第8-9页 |
| 1.1.1 含义 | 第8-9页 |
| 1.2 再现物质现实 | 第9-11页 |
| 1.2.1 objectif——巴赞《摄影摄像的本体论》照相本体性 | 第9页 |
| 1.2.2“静物”——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中对“静物”的解释 | 第9-10页 |
| 1.2.3 事物的面貌——巴拉兹《电影美学》创造性的摄影机 | 第10-11页 |
| 1.2.4 物化意象——东方美学中的意象和意境 | 第11页 |
| 第二章“玫瑰花蕾” | 第11-18页 |
| 2.1 电影《公民凯恩》中的重要物象 | 第11-17页 |
| 2.1.1 三十三声“玫瑰花蕾(Rosebud)”和一个“无言”谜底 | 第11-15页 |
| 2.1.2 伏笔 | 第15-16页 |
| 2.1.3 呼应与揭示 | 第16-17页 |
| 2.2“玫瑰花蕾”超越了“物质再现” | 第17-18页 |
| 2.2.1“玫瑰花蕾”的含义 | 第17页 |
| 2.2.2 一种精神向往和心理迷恋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浅谈物象呈现的作用 | 第18-21页 |
| 3.1 记录与揭示 | 第18-20页 |
| 3.1.1 推动情节 | 第18-19页 |
| 3.1.2 视角转换 | 第19-20页 |
| 3.1.3 借物抒情 | 第20页 |
| 3.2 演员作为物象之一 | 第20-21页 |
| 结论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 致谢 | 第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