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概述 | 第18-25页 |
2.1 保险资金运用 | 第18-20页 |
2.1.1 保险资金的属性 | 第18页 |
2.1.2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体制 | 第18-19页 |
2.1.3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 第19-20页 |
2.2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概述 | 第20-25页 |
2.2.1 PE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2.2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的现状 | 第21-22页 |
2.2.3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的意义 | 第22-25页 |
第3章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的模式分析 | 第25-31页 |
3.1 PE投资模式分析 | 第25-28页 |
3.1.1 公司制PE | 第25页 |
3.1.2 信托制PE | 第25-26页 |
3.1.3 有限合伙制PE | 第26-28页 |
3.2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的模式现状 | 第28-31页 |
3.2.1 保险机构独立作为GP投资PE | 第28-29页 |
3.2.2 保险机构联合作为GP投资PE | 第29页 |
3.2.3 保险机构作为LP投资PE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模式选择案例分析 | 第31-47页 |
4.1 从保险公司规模进行考量的原因及其界定 | 第31-33页 |
4.1.1 从保险公司规模进行考量的原因 | 第31页 |
4.1.2 我国保险公司的规模界定 | 第31-33页 |
4.2 保险机构独立作为GP投资PE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33-39页 |
4.2.1 阳光保险公司规模及其衍生能力分析 | 第33-37页 |
4.2.2 阳光保险公司投资PE的模式选择及效果 | 第37-38页 |
4.2.3 阳光保险公司独立作为GP投资PE的原因 | 第38-39页 |
4.3 保险机构联合作为GP投资PE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39-44页 |
4.3.1 六家保险公司规模及其衍生能力分析 | 第39-41页 |
4.3.2 六家保险公司投资PE的模式选择及效果 | 第41-43页 |
4.3.3 六家保险机构联合作为GP投资PE的原因 | 第43-44页 |
4.4 保险机构作为LP投资PE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4.4.1 幸福人寿保险公司规模及衍生能力分析 | 第44-45页 |
4.4.2 幸福人寿保险公司投资PE模式选择及效果 | 第45-46页 |
4.4.3 幸福人寿作为LP投资PE的原因 | 第46-47页 |
第5章 我国保险机构投资PE模式选择思考 | 第47-49页 |
5.1 大型保险机构独立作为GP投资PE | 第47页 |
5.2 中小型保险机构联合作为GP投资PE | 第47-48页 |
5.3 中小型保险机构作为LP投资PE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