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二)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3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2.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29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1.1 制定筛选标准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9页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3. 基因筛选 | 第21-22页 |
2.4. 基因型检测 | 第22-28页 |
2.5 生化指标检测 | 第28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9-3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9页 |
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 第29-30页 |
3 候选位点DNA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30-33页 |
4 标记扩增子测序的预扩增后SAP反应产物与加CODE后对比结果 | 第33页 |
5 cYP2D6基因型分布 | 第33-34页 |
6 cYP2D6基因型对ACI患者血清血脂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7 阿托伐他汀用药前后,ACI组CYP2D6各基因型血脂含量改变状况对比 | 第34-35页 |
8 CYP2D6基因型对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定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综述 | 第46-65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