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12-13页 |
1.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1.1.2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1.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1.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页 |
1.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常规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 第14页 |
1.4.2 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评定 | 第14-15页 |
1.4.3 生活质量评价 | 第15-16页 |
1.4.4 三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 | 第16页 |
1.4.5 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2 研究结果 | 第17-26页 |
2.1 三组患者一般基线特征 | 第17-19页 |
2.2 三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比较 | 第19-21页 |
2.3 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 第21-22页 |
2.4 三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变化的比较 | 第22-24页 |
2.5 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 | 第24-26页 |
3 讨论 | 第26-42页 |
3.1 原发性肝癌相关认识 | 第26-30页 |
3.2 射波刀相关认识 | 第30-32页 |
3.2.1 射波刀概述 | 第30-32页 |
3.2.2 射波刀治疗肝脏肿瘤 | 第32页 |
3.3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相关认识 | 第32-36页 |
3.3.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概述 | 第32-34页 |
3.3.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 第34-36页 |
3.4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的相关认识 | 第36-38页 |
3.4.1 甲胎蛋白(AFP)的相关认识 | 第36-38页 |
3.4.2 α-L-岩藻糖苷酶(AFU)的相关认识 | 第38页 |
3.5 本次研究的创新性 | 第38-40页 |
3.6 本次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缩略词表 | 第48-49页 |
综述 | 第49-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