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食品安全 | 第16页 |
2.1.2 食品安全监管 | 第16页 |
2.1.3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8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无锡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分析 | 第20-33页 |
3.1 无锡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历程 | 第20-24页 |
3.1.1 分散监管体制(1977-2003) | 第21页 |
3.1.2 分段监管体制(2003-2013) | 第21-23页 |
3.1.3 统一监管体制(2013至今) | 第23-24页 |
3.2 无锡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特点 | 第24-25页 |
3.2.1 机构设置:从“政出多门”到“大部门制” | 第24-25页 |
3.2.2 职责划分:从“九龙治水”到“三位一体” | 第25页 |
3.2.3 管理体系:从“垂直管理”到“地方管理” | 第25页 |
3.3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3.3.1 法律规范不统一 | 第26-27页 |
3.3.2 机构设置不统一 | 第27-28页 |
3.3.3 监管力量不足 | 第28-30页 |
3.3.4 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0页 |
3.4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3.4.1 理论研究不足导致改革框架设计缺失 | 第30-31页 |
3.4.2 人员编制缺乏科学依据 | 第31页 |
3.4.3 重机构改革轻规范梳理 | 第31-32页 |
3.4.4 监管方式依然落后 | 第32-33页 |
第4章 国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经验与借鉴 | 第33-38页 |
4.1 国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经验 | 第33-35页 |
4.1.1 丹麦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33-34页 |
4.1.2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34-35页 |
4.1.3 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35页 |
4.2 国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4.2.1 建立了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4.2.2 建立了垂直统一的监管机构 | 第36页 |
4.2.3 科学配置食品安全监管资源 | 第36-37页 |
4.2.4 构建了科学完备的监管机制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无锡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策建议 | 第38-45页 |
5.1 健全法律规范 | 第38-39页 |
5.1.1 加强法律法规清理 | 第38页 |
5.1.2 推动地方立法 | 第38-39页 |
5.1.3 加强执法指导 | 第39页 |
5.2 深化机构改革 | 第39-40页 |
5.2.1 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5.2.2 建立市级以下垂管系统 | 第40页 |
5.3 科学配置基层监管力量 | 第40-42页 |
5.3.1 完善基层监管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5.3.2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 第41页 |
5.3.3 优化基层抽检资源配置 | 第41-42页 |
5.4 健全监管运行机制 | 第42-45页 |
5.4.1 构建“互联网+”监管方式 | 第42页 |
5.4.2 建全信用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5.4.3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