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 第15-16页 |
| ·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协议栈软件开发 | 第18-25页 |
| ·使用形式语言开发协议栈软件 | 第18-21页 |
| ·SDL语言 | 第19-20页 |
| ·UML语言 | 第20-21页 |
| ·MSC语言 | 第21页 |
| ·使用C语言开发协议栈软件 | 第21-22页 |
| ·开发过程与方法 | 第22-24页 |
| ·传统通信软件开发 | 第22-23页 |
| ·增量迭代式通信软件开发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数字集群空中接口协议栈关键技术分析 | 第25-41页 |
| ·集群模式的协议栈模型 | 第25-26页 |
| ·物理层 | 第26-29页 |
| ·发送参考模型 | 第26-27页 |
| ·时隙和帧结构 | 第27-28页 |
| ·信道复用 | 第28-29页 |
| ·数据链路层 | 第29-34页 |
| ·DLL层内部的信息流 | 第31页 |
| ·逻辑信道和SAPs的关系 | 第31-33页 |
| ·逻辑信道和PDU的关系 | 第33-34页 |
| ·网络层 | 第34-36页 |
| ·协议层服务的描述 | 第36页 |
| ·协议栈DLL层TMV-SAP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40页 |
| ·下MAC层数据发送到上MAC层 | 第37-39页 |
| ·上MAC层数据发送到下MAC层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基于OMAP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 | 第41-63页 |
| ·OMAP体系及其应用 | 第41-42页 |
| ·OMAP平台的开放式软硬件架构 | 第42-46页 |
| ·OMAP的硬件平台 | 第42-43页 |
| ·OMAP的软件平台 | 第43-46页 |
| ·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 | 第46-59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模式与流程 | 第47-49页 |
| ·Linux交叉开发平台的建立 | 第49-50页 |
| ·Bootloader的移植与应用 | 第50-53页 |
| ·Linux2.6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 第53-56页 |
|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 第56-59页 |
| ·OMAP双核的引导机制 | 第59-60页 |
| ·协议软件与根文件系统的集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数字集群协议栈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3-92页 |
| ·设计思想与参考 | 第63-67页 |
| ·协议栈空中接口的SDL模型 | 第63-66页 |
| ·SDL模型与C语言的映射 | 第66-67页 |
| ·关键技术 | 第67-87页 |
| ·信号、服务原语和PDU的关系 | 第67-68页 |
| ·多任务并行处理的实现 | 第68-71页 |
| ·结构设计 | 第71-75页 |
| ·服务原语和PDU的实现 | 第75-76页 |
| ·信号的实现 | 第76-81页 |
| ·状态机设计(EFSM) | 第81-84页 |
| ·定时器设计 | 第84-87页 |
| ·协议软件与GUI通信实现 | 第87-89页 |
| ·测试流程 | 第89-90页 |
| ·测试结果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六章 下MAC协议软件在DSP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92-99页 |
| ·基于CSL开发外设驱动 | 第92-95页 |
| ·基于DSP Gateway实现DSP端的下MAC层任务 | 第95-98页 |
| ·中断设计 | 第96-97页 |
| ·任务划分 | 第97-98页 |
| ·实时性设计 | 第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 ·课题总结 | 第99页 |
| ·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4-10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