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一、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二、城市政府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三、产业转型与政府治理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产业转型与政府治理:互动关系及其发展 | 第22-29页 |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一般性讨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产业转型必然引起政府治理的转变 | 第23-25页 |
一、农业社会的产业型态与集权式治理 | 第23页 |
二、工业社会的产业型态与计划式治理 | 第23-24页 |
三、后工业社会的产业型态与服务型治理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政府治理对产业转型的潜在影响 | 第25-27页 |
一、治理模式影响产业格局 | 第25-26页 |
二、治理能力牵动产业升级 | 第26页 |
三、治理水平影响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政府治理转型与产业转型关系变化趋势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产业转型中政府治理变化的历程——以张家港市为例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张家港市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9-31页 |
一、从农业社会到撤县建市 | 第29-30页 |
二、工业企业的规模化与集团效应 | 第30页 |
三、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产业发展对张家港市城市治理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发展程度 | 第31-32页 |
二、产业布局调整与城乡空间组织形态 | 第32-33页 |
三、产权制度变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 第33页 |
第三节 张家港市政府治理的变化 | 第33-36页 |
一、以港兴市与沿江开发 | 第33-34页 |
二、区镇合一与园区建设 | 第34-35页 |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产业转型引起的政府治理问题——以张家港为例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张家港市产业发展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 第37页 |
二、产业升级中创新力不足 | 第37-38页 |
三、产业园区建设与开发问题 | 第38-39页 |
四、产能落后增加节能降耗压力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张家港市政府对产业的治理及其现状 | 第40-42页 |
一、优化布局,创建高新技术业态 | 第40-41页 |
二、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 第41页 |
三、区镇合一,实现园区协同发展 | 第41-42页 |
四、节能降耗,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 第42页 |
第三节 张家港市政府治理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42-45页 |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 第43页 |
二、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 | 第43-44页 |
三、政府治理机制运行不畅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优化的对策 | 第45-51页 |
第一节 治理角色定位多元化 | 第45-47页 |
一、产业转型中的引导者 | 第45页 |
二、新兴领域中的拓荒者 | 第45-46页 |
三、市场竞争中的守夜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政府组织结构现代化 | 第47-48页 |
一、精简政府组织机构 | 第47页 |
二、整合行政区域设置 | 第47-48页 |
三、组织结构动态治理 | 第48页 |
第三节 政府治理机制法治化 | 第48-51页 |
一、建设法治政府运行机制 | 第49页 |
二、完善法治政府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三、构建社会治理的法治平台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