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持有型犯罪”的构造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6-7页
一、“持有型犯罪”的行为属性及其意义第7-12页
    (一)“持有型犯罪”是一种作为方式的行为第7-10页
        1 “持有”是一种持续性的支配行为第7-8页
        2 “持有”是一种特殊的作为第8-10页
    (二)“持有型犯罪”与罪名堵截功能之批判第10-11页
    (三)“持有型犯罪”与社会防卫功能之倡导第11-12页
二、“持有型犯罪”的实质是将犯罪提前完成第12-18页
    (一)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第12-13页
    (二)从犯罪构成看“持有型犯罪”的特殊性第13-15页
        1 对象特定性第13页
        2 刑法意义上的推定性——同时允许推翻第13-14页
        3 证明责任弱化第14页
        4 法益侵害独立性第14-15页
    (三)“持有型犯罪”的范围及其类型化区分第15-18页
        1 “持有型犯罪”的历史沿革及通说分类第15页
        2 “持有型犯罪”范围之我见第15-18页
三、从证明责任探究“持有型犯罪”的特殊性第18-24页
    (一)“持有型犯罪”与严格责任制度之批判第18-19页
    (二)“持有型犯罪”与证明责任倒置第19-22页
        1 证明责任二阶层之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之辨第19-20页
        2 “持有型犯罪”之举证责任倒置之争第20-22页
    (三)“持有型犯罪”的证明责任分配中不存在倒置情形第22-24页
四、“持有型犯罪”之证明对象特殊性第24-28页
    (一)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之规定为界限分配双方证明内容第24-26页
        1 公诉机关证明“持有型犯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第25-26页
        2 持有人证明其行为不具有构成要件违法性或有责性第26页
    (二)控辩双方适用不同证明标准第26-28页
五、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致谢第31-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罪定罪情节研究
下一篇:论错误同意的效力--以受骗性交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