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半萜内酯类组合物新药的稳定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简介 | 第12页 |
1.2 银杏萜内酯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1 银杏内酯的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1.2.2 白果内酯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1.3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组合物原料稳定性研究 | 第17-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17页 |
2.1.2 仪器和设备 | 第17页 |
2.2 组合物原料稳定性研究 | 第17-19页 |
2.2.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17-18页 |
2.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18页 |
2.2.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18页 |
2.2.4 pH对组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页 |
2.2.5 干热灭菌对组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6 湿热灭菌对组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19页 |
2.3 检查 | 第19-20页 |
2.3.1 性状 | 第19页 |
2.3.2 鉴别 | 第19页 |
2.3.3 检查 | 第19-20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0-31页 |
2.4.1 实验结果 | 第20-28页 |
2.4.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28-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组合物冻干粉针稳定性研究 | 第32-4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1.1 主要药品 | 第32页 |
3.2 组合物冻干粉针稳定性研究 | 第32页 |
3.2.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32页 |
3.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32页 |
3.2.3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32页 |
3.2.4 组合物冻干粉针配伍稳定性研究 | 第32页 |
3.3 检查 | 第32-33页 |
3.3.1 鉴别 | 第32-33页 |
3.3.2 检查 | 第3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4.1 实验结果 | 第33-39页 |
3.4.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组合物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41-4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1页 |
4.1.2 仪器和设备 | 第41页 |
4.2 银杏内酯C碱化开环的研究 | 第41页 |
4.3 白果内酯碱化开环的研究 | 第41-43页 |
4.3.1 氢氧化钠用量的考察 | 第41-42页 |
4.3.2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42页 |
4.3.3 白果内酯开环产物的检测 | 第42-43页 |
4.3.4 硅胶柱层析分离白果内酯开环产物 | 第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附图 | 第45-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参与工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