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microRNA-122共传递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协同抗肝癌作用研究

英文缩写词索引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肝癌的发展现状第16页
    1.2 基因治疗第16-17页
    1.3 纳米药物载体第17-18页
    1.4 协同治疗第18页
    1.5 本课题的提出第18-20页
第二章 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mi 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制备与表征第20-28页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1 大分子前药GC-FUA的合成第20-21页
        2.2.2 GC-FUA/ mi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制备第21页
        2.2.3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粒径与电位测定第21-22页
        2.2.4 透射电镜观察共传递纳米体系形貌第22页
        2.2.5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DNA结合能力测试第22页
        2.2.6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载药量与基因包裹量第2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2-28页
        2.3.1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粒径和电位第22-24页
        2.3.2 共传递纳米体系透射电镜结果第24页
        2.3.3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DNA结合能力检测结果第24页
        2.3.4 共传递纳米体系的载药量与基因包裹量第24-25页
        2.3.5 讨论第25-28页
第三章 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mi 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生物相容性评价第28-34页
    3.1 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8页
        3.1.1 细胞株第28页
        3.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3.2.1 细胞培养第28-29页
        3.2.2 miR-122 的转染第29页
        3.2.3 CCK8法检测共传递纳米体系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第29-30页
        3.2.4 BSA吸附实验第30页
        3.2.5 溶血实验第30页
        3.2.6 数据统计学分析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3.3.1 共传递纳米体系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第30-31页
        3.3.2 BSA吸附实验第31页
        3.3.3 溶血实验第31-32页
        3.3.5 讨论第32-34页
第四章 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mi 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第34-46页
    4.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4-35页
        4.1.1 细胞株第34页
        4.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34-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4.2.1 CCK8检测GC-FUA/mi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第35页
        4.2.2 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强度第35页
        4.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第35-36页
        4.2.4 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检测第36-37页
        4.2.5 蛋白免疫印迹第37-38页
        4.2.6 数据统计学分析第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46页
        4.3.1 转染条件的优化第38-39页
        4.3.2 GC-FUA/mi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第39-40页
        4.3.3 GC-FUA/miR-122 共传递纳米体系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影响第40页
        4.3.4 GC-FUA/miR-122共传递纳米体系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第40-43页
        4.3.5 Western Blot检测mi R-122 相关靶蛋白的表达第43-44页
        4.3.6 讨论第44-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综述第52-78页
    References第66-78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RAS法结合穴位敷贴、耳穴埋豆促进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DADS及沉默RhoGDI2增强SGC7901细胞对5-Fu敏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