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性能模拟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选题背景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8页
        1.2.1 橡胶件有限元仿真第17-20页
        1.2.2 橡胶疲劳破坏研究第20-25页
        1.2.3 有限元仿真中的断裂力学方法第25-2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2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静动特性有限元仿真第31-48页
    2.1 橡胶材料的超弹性特性第31页
    2.2 材料性能试验第31-32页
    2.3 悬置模型的橡胶材料特性第32-34页
    2.4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4-36页
    2.5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静动刚度有限元分析第36-44页
        2.5.1 橡胶悬置静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36-37页
        2.5.2 橡胶悬置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37-44页
    2.6 多轴动态载荷下悬置应力应变分布第44-48页
第3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寿命预测第48-58页
    3.1 马林斯效应第48-51页
        3.1.1 初始超弹性特性第49-50页
        3.1.2 改良应变能密度函数第50-51页
    3.2 橡胶材料的永久变形第51页
    3.3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第51-58页
        3.3.1 三维哑铃试件疲劳寿命第52页
        3.3.2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单轴载荷疲劳寿命预测第52-54页
        3.3.3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多轴载荷疲劳寿命预测第54-58页
第4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破坏模拟第58-81页
    4.1 常规断裂力学方法第58-68页
        4.1.1 裂纹前缘的位移和应力场第58-60页
        4.1.2 断裂力学参数第60-63页
        4.1.3 围线积分第63-64页
        4.1.4 裂纹传播方向第64-65页
        4.1.5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常规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第65-68页
    4.2 基于粘接断裂力学的悬置失效分析第68-75页
        4.2.1 粘接单元第68-72页
        4.2.2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的橡胶-金属界面裂纹模拟第72-75页
    4.3 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的悬置破坏模拟第75-81页
        4.3.1 扩展有限元断裂模拟原理第75-78页
        4.3.2 基于XFEM的橡胶悬置破坏模拟第78-81页
第5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性能影响因子分析研究第81-96页
    5.1 主要因子对悬置影响分析第81-87页
        5.1.1 前悬置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82-85页
        5.1.2 后悬置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85-87页
    5.2 形状因子对悬置影响分析第87-96页
        5.2.1 前悬置形状影响因子分析第87-91页
        5.2.2 后悬置形状影响因子分析第91-96页
第6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优化设计研究第96-105页
    6.1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的材料及工艺第96-98页
        6.1.1 影响橡胶疲劳寿命的因素第96-97页
        6.1.2 橡胶的耐疲劳配方及加工工艺第97-98页
    6.2 道依茨动力总成-悬置-车架系统建模第98-100页
    6.3 道依茨动力总成橡胶悬置优化设计第100-102页
    6.4 优化后动力总成-悬置-车架系统分析第102-105页
第7章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试验研究第105-116页
    7.1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刚度特性试验第105-108页
        7.1.1 试验方法第105-107页
        7.1.2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刚度特性试验结果第107-108页
    7.2 道依茨发动机悬置振动传递率试验第108-113页
        7.2.1 驻车工况下振动传递率测试第108-111页
        7.2.2 道路行驶工况下振动传递率测试第111-113页
    7.3 道依茨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寿命试验第113-116页
        7.3.1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寿命试验方法第113-114页
        7.3.2 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疲劳寿命试验结果第114-116页
第8章 全文总结第116-121页
    8.1 研究内容及成果第116-118页
    8.2 论文主要的创新性第118-119页
    8.3 本文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作者简介第127-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白银莲花皂苷-A对人胶质瘤U87细胞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装置的并发症研究及其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