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委托代理的建筑承包商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8页
        1.2.3 国内外研究比较与启示第18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2章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22-28页
    2.1 委托代理基本理论第22-24页
        2.1.1 信息经济学引论第22页
        2.1.2 委托代理基本理论第22-24页
    2.2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24-25页
        2.2.1 具有短期行为特点的承包商第24页
        2.2.2 具有长期行为特点的承包商第24-25页
    2.3 委托关系中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第25-28页
        2.3.1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委托关系分析第25页
        2.3.2 委托关系中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第25-28页
第3章 基于委托代理的“显性激励”模型第28-56页
    3.1 显性激励机制理论概述第28页
    3.2 单任务情况下的显性激励模型第28-35页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28-29页
        3.2.2 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博弈模型第29-34页
        3.2.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模型第34-35页
    3.3 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显性激励模型第35-43页
        3.3.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5-41页
        3.3.2 模型的分析第41-43页
    3.4 引入“公平偏好”的多任务激励模型第43-48页
        3.4.1 公平偏好理论概述第43-44页
        3.4.2 模型的假设第44-47页
        3.4.3 模型的分析第47-48页
    3.5 引入声誉影响的多任务激励模型第48-53页
        3.5.1 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3.5.2 模型的分析第51-53页
    3.6 小结第53-56页
第4章 基于声誉机制的隐性激励模型第56-70页
    4.1 隐性激励机制理论第56页
    4.2 模型的假设第56-59页
    4.3 模型的建立第59-66页
        4.3.1 T =2阶段的最优激励合同模型第59-63页
        4.3.2 T =1阶段的最优激励合同模型第63-66页
    4.4 模型的分析第66-70页
第5章 模型仿真与分析第70-86页
    5.1 短期激励模型仿真分析第70-79页
        5.1.1 模型仿真概述第70页
        5.1.2 模型仿真第70-77页
        5.1.3 敏感性分析第77-79页
    5.2 长期激励模型仿真分析第79-86页
        5.2.1 模型仿真概述第79-80页
        5.2.2 模型仿真第80-8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第86-92页
    6.1 总结第86-89页
        6.1.1 关于短期合作下的承包商“显性激励”模型第86-88页
        6.1.2 关于长期合作情况下的承包商的声誉激励模型第88页
        6.1.3 关于模拟仿真实验第88-89页
    6.2 不足之处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9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情况之对比分析
下一篇:基于专家调查法:专家学者对海外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