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1.5.1 选题新颖 | 第13-14页 |
1.5.2 对策创新 | 第14-16页 |
2“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2.1“互联网+”现代农业政策概念 | 第16页 |
2.2“互联网+”现代农业原理和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2.1“互联网+”现代农业原理 | 第16-17页 |
2.2.2“互联网+”现代农业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20页 |
2.3.1“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 | 第18页 |
2.3.2“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特点 | 第18-20页 |
3 河南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意义 | 第20-24页 |
3.1 有利于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20-21页 |
3.1.1 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 第20页 |
3.1.2 实现田间管理的精细化 | 第20页 |
3.1.3 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线上化 | 第20页 |
3.1.4 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安全化 | 第20-21页 |
3.2 有利于推进河南现代农业信息化 | 第21页 |
3.3 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的结合 | 第21-22页 |
3.3.1 突破传统限制,形成销购对接 | 第21页 |
3.3.2 利用互联技术,实现跨界融合 | 第21页 |
3.3.3 促进交叉重组,带动企业发展 | 第21-22页 |
3.4 有利于农业信息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 | 第22页 |
3.4.1 农业信息的重要性 | 第22页 |
3.4.2 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 第22页 |
3.4.3 有利于农业信息更新 | 第22页 |
3.5 有利于推动河南农村金融业发展 | 第22-24页 |
4 河南“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4.1 河南“互联网+”农业实际推广应用 | 第24-26页 |
4.1.1 打造河南特色“智慧型”农业 | 第24-25页 |
4.1.2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 第25页 |
4.1.3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 第25页 |
4.1.4 建立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方案 | 第25-26页 |
4.1.5 借助互联网打通产业链 | 第26页 |
4.2 河南“互联网+”农业发展取得成果 | 第26-27页 |
5 河南“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 第27-33页 |
5.1 河南“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5.2 河南“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5.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5.2.2 缺乏专业人才 | 第29-30页 |
5.2.3 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30页 |
5.2.4 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5.2.5 宣传力度不够 | 第31页 |
5.2.6 缺乏龙头企业 | 第31-33页 |
6 推进河南“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 第33-37页 |
6.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 第33-34页 |
6.2 强化人才培养 | 第34页 |
6.2.1 加强科技与农业融合 | 第34页 |
6.2.2 设立有关学科 | 第34页 |
6.3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第34-35页 |
6.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第34-35页 |
6.3.2 建立农业大数据库 | 第35页 |
6.4 建立完善推广体系 | 第35页 |
6.4.1 研发并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 | 第35页 |
6.4.2 多元化推广模式 | 第35页 |
6.5 建立“互联网+”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 第35-36页 |
6.6 打造龙头企业,创立品牌效应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