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局部应力-应变理论 | 第11-12页 |
1.2.2 局部应变计算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 第18-33页 |
2.1 沥青混凝土直接拉伸试验 | 第18-20页 |
2.1.1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单调应力—应变曲线 | 第20-22页 |
2.2.1 基本公式 | 第20-21页 |
2.2.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3 循环疲劳试验 | 第22-25页 |
2.3.1 循环计数 | 第22-24页 |
2.3.2 疲劳试验 | 第24-25页 |
2.4 应变-寿命曲线 | 第25-32页 |
2.4.1 Mason-Coffin 公式 | 第26-30页 |
2.4.2 平均应力修正 | 第30-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荷载应变研究 | 第33-61页 |
3.1 弹性平面应变的基本方程 | 第33-35页 |
3.1.1 三个基本方程 | 第33-34页 |
3.1.2 主应变 | 第34-35页 |
3.2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35-38页 |
3.2.1 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3.2.2 计算参数 | 第37-38页 |
3.3 荷载应变影响因素计算分析 | 第38-57页 |
3.4 实用计算公式 | 第57-60页 |
3.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变影响分析 | 第61-78页 |
4.1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变计算 | 第61-64页 |
4.1.1 路面结构与参数 | 第61-62页 |
4.1.2 热工系数 | 第62-63页 |
4.1.3 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4.2 温度应变影响分析 | 第64-73页 |
4.3 实用计算公式 | 第73-77页 |
4.3.1 计算结果 | 第73-75页 |
4.3.2 回归分析 | 第75-77页 |
4.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局部应变计算方法研究 | 第78-88页 |
5.1 修正 Neuber 公式法 | 第78-81页 |
5.1.1 Neuber 公式 | 第78-79页 |
5.1.2 疲劳缺口系数K_f | 第79-80页 |
5.1.3 平面应变修正 | 第80-81页 |
5.2 沥青混凝土的K_f—Neuber 公式 | 第81-84页 |
5.2.1 K_f的确定 | 第81-83页 |
5.2.2 平面应变修正 | 第83-84页 |
5.2.3 K_f-Neuber 公式 | 第84页 |
5.3 当量应变能密度(ESED)方法 | 第84-86页 |
5.3.1 Molski-Glinka 公式 | 第84-85页 |
5.3.2 沥青混凝土的 Molski-Glinka 公式 | 第85-86页 |
5.4 不同解法的比较与分析 | 第86-87页 |
5.5 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寿命预估研究 | 第88-98页 |
6.1 基于局部应变理论的寿命预估方法 | 第88-95页 |
6.1.1 计算流程 | 第88-89页 |
6.1.2 计算步骤 | 第89-91页 |
6.1.3 典型结构算例 | 第91-95页 |
6.2 路面疲劳开裂影响分析 | 第95-96页 |
6.2.1 温度与交通 | 第95-96页 |
6.2.2 路面结构与参数 | 第96页 |
6.3 小结 | 第96-98页 |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8-100页 |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