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5.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1.6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 | 第19-22页 |
第2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研究 | 第22-31页 |
2.1 模式概念及内涵 | 第22-23页 |
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模式总结 | 第23-31页 |
2.2.1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 第24-26页 |
2.2.2 资金筹措模式 | 第26-28页 |
2.2.3 指标周转模式 | 第28-31页 |
第3章 汉中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1-33页 |
3.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31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31-32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2-33页 |
3.2 实施挂钩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3.3 农户参与挂钩的意愿分析 | 第35-39页 |
第4章 汉中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选择 | 第39-57页 |
4.1 模式选择原则 | 第39页 |
4.1.1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9页 |
4.1.2 城乡统筹原则 | 第39页 |
4.1.3 保障农民权益原则 | 第39页 |
4.2 汉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 | 第39-50页 |
4.2.1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 第39-44页 |
4.2.2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 第44-48页 |
4.2.3 挂钩潜力分析 | 第48-50页 |
4.3 汉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选择 | 第50-55页 |
4.3.1 挂钩高度适宜区域模式选择 | 第50-52页 |
4.3.2 挂钩中度适宜区域模式选择 | 第52-53页 |
4.3.3 挂钩低度适宜区域模式选择 | 第53-55页 |
4.4 拟挂钩模式实施效益分析 | 第55-57页 |
4.4.1 社会效益 | 第55页 |
4.4.2 经济效益 | 第55-56页 |
4.4.3 生态效益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需要完善之处 | 第57-58页 |
5.3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