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9页
    1.1 概述第12-15页
    1.2 斜拉桥索塔锚固体系的主要构造形式分类与应用第15-23页
        1.2.1 斜拉索交叉锚固体系第15-16页
        1.2.2 平面预应力钢束锚固体系第16-18页
        1.2.3 钢锚梁式锚固体系第18-21页
        1.2.4 钢锚箱式锚固体系第21-23页
    1.3 斜拉桥索塔锚固体系研究现状第23-30页
        1.3.1 斜拉桥索塔锚固体系理论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2 斜拉桥索塔锚固体系试验研究现状第26-30页
    1.4 PBL 剪力键承载力研究现状第30-36页
        1.4.1 PBL 剪力键工作机理研究现状第30-33页
        1.4.2 PBL 剪力键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现状第33-36页
    1.5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传力机理研究第39-71页
    2.1 概述第39页
    2.2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有限元模型第39-43页
        2.2.1 单元类型第39-41页
        2.2.2 材料属性第41-42页
        2.2.3 荷载施加与边界条件第42页
        2.2.4 收敛准则第42-43页
    2.3 对称索力作用下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水平力传递机理第43-48页
        2.3.1 锚固体系水平向受力状态第43-44页
        2.3.2 索力水平分力在锚固体系内的传递与分配第44-45页
        2.3.3 PBL 剪力键传递的水平力大小及分布第45-47页
        2.3.4 水平力沿 PBL 剪力键穿孔钢筋长度方向的分布第47-48页
    2.4 对称索力作用下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竖向力传递机理第48-54页
        2.4.1 锚固体系竖向受力状态第48-49页
        2.4.2 索力竖向分力在锚固体系内的传递第49-51页
        2.4.3 PBL 剪力键传递的竖向力大小及分布第51-53页
        2.4.4 竖向力沿 PBL 剪力键穿孔钢筋长度方向的分布第53-54页
    2.5 单侧索力作用下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水平力传递机理第54-61页
        2.5.1 锚固体系水平向受力状态第54-55页
        2.5.2 索力水平分力在锚固体系内的传递第55-58页
        2.5.3 PBL 剪力键传递的水平力大小及分布第58-60页
        2.5.4 水平力沿 PBL 剪力键穿孔钢筋长度方向的分布第60-61页
    2.6 单侧索力作用下锚固体系竖向力传递机理分析第61-68页
        2.6.1 锚固体系竖向受力状态第61-62页
        2.6.2 索力竖向分力在锚固体系内的传递第62-64页
        2.6.3 PBL 剪力键传递的竖向力大小及分布第64-66页
        2.6.4 竖向力沿 PBL 剪力键穿孔钢筋长度方向的分布第66-68页
    2.7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三章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足尺节段模型试验研究第71-122页
    3.1 概述第71页
    3.2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足尺节段试验模型设计第71页
    3.3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足尺节段模型试验方案第71-77页
        3.3.1 试验加载方案第71-74页
        3.3.2 测点布置、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第74-77页
        3.3.3 足尺节段模型试验步骤第77页
    3.4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足尺节段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分析第77-115页
        3.4.1 成桥索力工况实测结果与分析第77-92页
        3.4.2 超载工况实测结果与分析第92-104页
        3.4.3 偏载工况实测结果与分析第104-115页
    3.5 足尺节段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115-119页
        3.5.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15页
        3.5.2 钢锚板试验实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第115-118页
        3.5.3 混凝土试验实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第118-119页
    3.6 本章小结第119-122页
第四章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极限承载能力研究第122-143页
    4.1 概述第122页
    4.2 对称索力作用下索塔锚固体系极限承载力第122-131页
        4.2.1 锚固体系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第122-125页
        4.2.2 锚固体系应力变化全过程分析第125-129页
        4.2.3 锚固体系索塔混凝土裂缝开展情况全过程分析第129-131页
    4.3 单侧索力作用下索塔锚固体系极限承载力第131-140页
        4.3.1 锚固体系位移变化全过程分析第131-134页
        4.3.2 锚固体系应力变化全过程分析第134-138页
        4.3.3 锚固体系索塔混凝土裂缝开展情况全过程分析第138-140页
    4.4 本章小结第140-143页
第五章 影响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第143-178页
    5.1 概述第143页
    5.2 钢结构板件厚度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43-158页
        5.2.1 钢锚板厚度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43-148页
        5.2.2 横隔板厚度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48-152页
        5.2.3 侧板厚度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52-155页
        5.2.4 竖隔板厚度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55-158页
    5.3 横隔板位置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58-163页
        5.3.1 横隔板位置变化对锚固体系中力的分配影响第158-160页
        5.3.2 横隔板位置变化对钢构件应力的影响第160-163页
    5.4 PBL 剪力键相关参数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63-171页
        5.4.1 PBL 剪力键穿孔钢筋直径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63-167页
        5.4.2 PBL 剪力键列数变化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67-171页
    5.5 各个参数对锚固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第171-176页
        5.5.1 各个参数对锚固体系中力的分配的影响分析比较第172-173页
        5.5.2 各个参数对锚固区钢构件应力影响分析比较第173-176页
    5.6 本章小结第176-178页
第六章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优化与设计方法研究第178-203页
    6.1 概述第178页
    6.2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优化第178-185页
        6.2.1 原索塔锚固体系存在问题及构造优化第178-179页
        6.2.2 钢锚板底座尺寸确定第179-183页
        6.2.3 优化后索塔锚固体系传力机理分析第183-185页
    6.3 PBL 剪力键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185-189页
        6.3.1 PBL 剪力键承载力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第185-186页
        6.3.2 PBL 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第186-189页
    6.4 耳板销铰接触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第189-192页
    6.5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方法及示例第192-202页
        6.5.1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计算总体原则第192-193页
        6.5.2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流程第193-194页
        6.5.3 钢锚板式钢-混组合索塔锚固体系设计示例第194-202页
    6.6 本章小结第202-203页
结论第203-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216-217页
致谢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干线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抗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