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域城镇化战略选择的比较研究——以闽北闽南两大地带城镇化发展为例
| 摘 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目 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 论 | 第7-13页 |
| 1.1 城镇化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 1.1.1 城镇化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1.1.2 我国城镇化的政策选择 | 第7-8页 |
| 1.2 城镇化问题研究成果综述 | 第8-11页 |
| 1.2.1 国内外城镇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 1.2.2 福建城镇化建设研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方法与主要理论 | 第12页 |
| 1.3.3 针对的问题及初步结论 | 第12-13页 |
| 第2章 城镇化理论述略 | 第13-21页 |
| 2.1 城镇化概念 | 第13-14页 |
| 2.2 城镇化发展理论 | 第14-21页 |
| 2.2.1 区位理论 | 第15-16页 |
| 2.2.2 社会结构理论 | 第16-17页 |
| 2.2.3 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韦伯主义 | 第17-18页 |
| 2.2.4 生态城市理论 | 第18-19页 |
| 2.2.5 小城镇理论 | 第19-21页 |
| 第3章 福建城镇化区位分析 | 第21-32页 |
| 3.1 福建城镇化的历史变迁 | 第21-24页 |
| 3.1.1 福建城镇化发展 | 第21-23页 |
| 3.1.2 福建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 3.2 福建不同地域城镇化比较 | 第24-32页 |
| 3.2.1 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 第24-27页 |
| 3.2.2 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 | 第27-32页 |
| 第4章 两大地带城镇化战略选择 | 第32-41页 |
| 4.1 关于城镇化战略 | 第32-33页 |
| 4.1.1 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32页 |
| 4.1.2 国内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讨论 | 第32-33页 |
| 4.2 福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安排 | 第33-34页 |
| 4.3 闽南地区:做强做大中心城市 | 第34-37页 |
| 4.3.1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 | 第34-35页 |
| 4.3.2 效率优先,加强闽南地区发展 | 第35-37页 |
| 4.4 闽北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 第37-40页 |
| 4.4.1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 第37页 |
| 4.4.2 以城镇化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 第37-40页 |
| 4.5 他山之石--国外城市“非工业”新趋势 | 第40-41页 |
| 第5章 两大地带城市功能的定位 | 第41-55页 |
| 5.1 城市的产生与城市初始功能 | 第41-43页 |
| 5.1.1 城市的起源 | 第41-42页 |
| 5.1.2 早期城市功能 | 第42-43页 |
| 5.2 城市发展与功能演变 | 第43-47页 |
| 5.2.1 工业化与近代城市 | 第43-44页 |
| 5.2.2 近代城市功能演变 | 第44-47页 |
| 5.3 现代城市的功能 | 第47-49页 |
| 5.3.1 现代城市功能研究 | 第47-48页 |
| 5.3.2 城市功能设计指导思想 | 第48-49页 |
| 5.4 福建不同地域城市功能设计 | 第49-51页 |
| 5.5 城市功能设计典型个案分析 | 第51-55页 |
| 第6章 城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 | 第55-66页 |
| 6.1 城镇化与社会文明 | 第55-58页 |
| 6.1.1 城市与前工业社会文明 | 第55-56页 |
| 6.1.2 城镇化与工业社会文明 | 第56-58页 |
| 6.2 城镇化与我国现代化 | 第58-61页 |
| 6.2.1 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 | 第59-60页 |
| 6.2.2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 第60-61页 |
| 6.3 城镇化与城市文明危机 | 第61-63页 |
| 6.3.1 城市文明危机 | 第61-62页 |
| 6.3.2 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 | 第62-63页 |
| 6.4 值得借鉴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设计 | 第63-66页 |
| 结 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