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概述 | 第9-19页 |
1.1 “泛资管”时代的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1.2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 | 第10页 |
1.3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发展 | 第10-13页 |
1.3.1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2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政策的演变 | 第11-13页 |
1.4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类似业务的比较分析 | 第13-19页 |
1.4.1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与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比较分析 | 第13-14页 |
1.4.2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与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的比较分析 | 第14-16页 |
1.4.3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与公募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16-17页 |
1.4.4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与阳光私募基金的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分类及运作模式 | 第19-28页 |
2.1 房地产融资类资产管理业务 | 第19-20页 |
2.2 事务管理类资产管理业务 | 第20-22页 |
2.3 政府投融资平台类资产管理业务 | 第22-25页 |
2.4 投资信托产品资产管理业务 | 第25-27页 |
2.5 其他类型业务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中的法律关系 | 第28-36页 |
3.1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法律性质 | 第28-32页 |
3.1.1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符合信托法律关系构成要件 | 第29-30页 |
3.1.2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符合信托的特征 | 第30-32页 |
3.2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2-36页 |
3.2.1 一元论 | 第32-33页 |
3.2.2 二元论 | 第33-34页 |
3.2.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4-35页 |
3.2.4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我国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6-42页 |
4.1 保底条款和刚性兑付问题 | 第36-37页 |
4.2 资产管理合同中权利义务不对等 | 第37-38页 |
4.3 资产托管人对资产管理人监督不当 | 第38-39页 |
4.4 个别资产管理产品中带有一定的资金池业务特征 | 第39-40页 |
4.5 公司内控不到位,产品出现较大风险 | 第40页 |
4.6 政信类项目中政府承诺函的合规性问题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完善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的建议 | 第42-51页 |
5.1 对现行立法中事后备案制进行改进 | 第42-43页 |
5.2 强化资产托管人的监督作用 | 第43-45页 |
5.3 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 第45-47页 |
5.3.1 建立投资者代表大会制度 | 第45页 |
5.3.2 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 | 第45-46页 |
5.3.3 明确信托违反行为的赔偿事宜 | 第46-47页 |
5.4 基金子公司自身应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 第47-51页 |
5.4.1 控制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 | 第47-48页 |
5.4.2 杜绝开展资金池业务 | 第48页 |
5.4.3 去除刚性兑付条款 | 第48-49页 |
5.4.4 重视风控体系的构建 | 第49页 |
5.4.5 提高资产管理的专业能力 | 第49页 |
5.4.6 注意合理安排资产管理契约的期限结构 | 第49-50页 |
5.4.7 注意贯彻投资者保护原则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