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干扰对齐技术介绍 | 第22-36页 |
2.1 干扰对齐的基本思想 | 第22-24页 |
2.2 不同维度上的干扰对齐 | 第24-28页 |
2.2.1 自由度的定义 | 第25-26页 |
2.2.2 时域干扰对齐 | 第26页 |
2.2.3 相位干扰对齐 | 第26-27页 |
2.2.4 空域干扰对齐 | 第27-28页 |
2.3 干扰对齐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 | 第28-34页 |
2.3.1 MIMO X信道的自由度 | 第28-30页 |
2.3.2 MIMO干扰广播信道的自由度 | 第30-32页 |
2.3.3 MIMO Y信道的自由度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多向中继X信道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3.3 MIMO多向中继X信道中的IA传输方案 | 第39-45页 |
3.3.1 IA传输方案和可行性条件 | 第40-44页 |
3.3.2 简要的DOF分析 | 第44-45页 |
3.4 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Y信道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 第48-70页 |
4.1 引言 | 第48-50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4.3 DOF上界 | 第51-52页 |
4.4 可达上界的传输方案 | 第52-57页 |
4.4.1 非对称干扰对齐 | 第53-56页 |
4.4.2 简要的DOF分析 | 第56-57页 |
4.5 非对称干扰对齐中的波束成形优化 | 第57-63页 |
4.5.1 联合迭代优化算法 | 第57-59页 |
4.5.2 复杂度分析 | 第59-63页 |
4.6 一般化Y信道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 第63-65页 |
4.7 仿真结果 | 第65-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多对双向中继信道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 第70-92页 |
5.1 引言 | 第70-72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72页 |
5.3 非对称干扰对齐 | 第72-76页 |
5.3.1 非对称复数信号 | 第73页 |
5.3.2 中继处的映射矩阵 | 第73-74页 |
5.3.3 针对等效实数系统的干扰对齐 | 第74-76页 |
5.4 一般化MIMO多对双向中继信道的自由度上界及可达性分析 | 第76-83页 |
5.4.1 自由度上界 | 第76-80页 |
5.4.2 可达性分析 | 第80-83页 |
5.5 波束成形优化和用户对调度方法 | 第83-86页 |
5.5.1 联合波束成形优化 | 第83-86页 |
5.5.2 准正交用户对调度 | 第86页 |
5.6 仿真结果 | 第86-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2-9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2-93页 |
6.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