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2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23页
        1.2.1 页岩油气的科学涵义第12-15页
        1.2.2 国外页岩油气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3 中国页岩油气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9-21页
        1.2.4 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5 页岩油气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
    1.4 研究特色、技术难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研究特色第24页
        1.4.2 技术难点第24页
        1.4.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1.5 完成的基础工作量第25-26页
    1.6 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页岩油气形成的地质背景第27-43页
    2.1 区域地层特征第27-30页
    2.2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30-33页
        2.2.1 中晚三叠世第30-31页
        2.2.2 侏罗纪时期第31-32页
        2.2.3 早白垩世第32-33页
        2.2.4 晚白垩世一新生代第33页
    2.3 泥页岩沉积演化特征第33-36页
        2.3.1 泥页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第33-34页
        2.3.2 泥页岩发育的沉积演化第34-36页
    2.4 泥页岩发育特征及分布第36-43页
        2.4.1 泥页岩发育特征第36-39页
        2.4.2 泥页岩分布特征第39-43页
第三章 页岩油气的生成条件第43-70页
    3.1 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第43-62页
        3.1.1 干酪根类型第43-47页
        3.1.2 有机质丰度第47-58页
        3.1.3 有机质成熟度第58-62页
    3.2 泥页岩埋藏与热演化史第62-70页
        3.2.1 泥页岩埋藏史第62-66页
        3.2.2 泥页岩生排烃史分析第66-70页
第四章 页岩油气储集条件及油气地化第70-98页
    4.1 泥页岩矿物学第70-74页
    4.2 泥页岩储集物性第74-84页
        4.2.1 泥页岩裂缝发育第74-77页
        4.2.2 泥页岩孔隙类型第77-80页
        4.2.3 泥页岩比表面第80-82页
        4.2.4 泥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第82-84页
    4.3 天然气地球化学第84-91页
        4.3.1 化学组成第85-86页
        4.3.2 天然气同位素第86-89页
        4.3.3 天然气成因类型分析第89-91页
    4.4 原油地球化学第91-98页
        4.4.1 原油饱和烃色谱第91-93页
        4.4.2 生物标志化合物第93-96页
        4.4.3 原油碳同位素第96-98页
第五章 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第98-125页
    5.1 含气量第98-105页
        5.1.1 吸附气含量第99-102页
        5.1.2 总含气量第102-105页
    5.2 含油率第105-107页
    5.3 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第107-119页
        5.3.1 吸附气含量影响因素第107-115页
        5.3.2 游离气含量影响因素第115-116页
        5.3.3 页岩油含量影响因素第116-119页
    5.4 研究区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讨论第119-125页
        5.4.1 研究区页岩气富集条件第119-121页
        5.4.2 页岩油气保存条件第121-125页
第六章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第125-147页
    6.1 页岩气聚集机理第125-131页
        6.1.1 页岩气生成机理第125-126页
        6.1.2 页岩气运移机理第126-129页
        6.1.3 页岩气解吸机理第129-131页
    6.2 页岩油气发育模式第131-132页
        6.2.1 页岩油气发育和分布第131页
        6.2.2 延长组油气类型发育模式第131-132页
    6.3 页岩油气共生关系第132-147页
        6.3.1 热压模拟实验第132-140页
        6.3.2 页岩演化过程与页岩油气共生关系第140-147页
第七章 结论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
下一篇: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