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2.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简介 | 第9-10页 |
2.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 | 第10-11页 |
2.3 计算机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2.4 大数据技术 | 第13-14页 |
2.5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14页 |
2.6 PET改性与数据挖掘 | 第14-16页 |
2.7 IBM SPSS Statistics 22.0 软件简介 | 第16-17页 |
2.8 基团贡献法 | 第17页 |
2.9 论文的内容、目的及意 | 第17-20页 |
2.9.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9.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3 PET改性数据分析 | 第20-36页 |
3.1 前言 | 第2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3.3 数据收集 | 第20-21页 |
3.4 数据预处理 | 第21页 |
3.5 因子分析 | 第21-26页 |
3.6 聚类分析 | 第26-33页 |
3.6.1 系统聚类特征 | 第26-27页 |
3.6.2 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 第27页 |
3.6.3 聚类分析过程 | 第27-33页 |
3.7 PET改性条件最佳取值范围 | 第33-34页 |
3.8 小结 | 第34-36页 |
4 基团贡献 | 第36-45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化学结构分析 | 第36-41页 |
4.3 计算PET的Tg和Tm | 第41-42页 |
4.4 IPA改性PET的Tg和Tm | 第42-43页 |
4.5 PEG4000改性PET的Tg和Tm | 第43-44页 |
4.6 小结 | 第44-45页 |
5 实验验证 | 第45-53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45-47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5.2.2 实验装置 | 第45-47页 |
5.3 实验原理 | 第47-49页 |
5.4 性能测试 | 第49-52页 |
5.4.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49-51页 |
5.4.2 特性粘度 | 第51-52页 |
5.5 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