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资料及方法 | 第13-2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3-15页 |
1.1 资料的收集 | 第13页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3-15页 |
1.2.1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1.2.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1.2.3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1.2.4 病例脱落、处理及剔除: | 第14-15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2.1 抗骨质疏松药物保守治疗组(A组)的治疗方法 | 第15页 |
2.2 PKP手术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2.3 PKP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法(C组) | 第16页 |
3 评估指标 | 第16-19页 |
4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5页 |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20页 |
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第20-25页 |
2.1 VAS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比较 | 第20-21页 |
2.2 患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 第21-22页 |
2.3 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 | 第22页 |
2.4 腰椎椎体骨密度BMD比较 | 第22-23页 |
2.5 Cobb角比较 | 第23-24页 |
2.6 末次随访(平均 12.3 士 3.8 个月)时三组患者在伤椎上位临近椎间盘退变率、患椎临椎骨折率、伤椎的矢状面指数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35页 |
1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现状。 | 第25-28页 |
1.1 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分型及诊断 | 第25-26页 |
1.2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 第26-28页 |
2 本研究的几个讨论点 | 第28-33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3-35页 |
3.1 本研究的创新 | 第33-34页 |
3.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5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