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数值计算法/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30页 |
2.1 灌区概况 | 第20-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2.1.2 气象特征 | 第21-22页 |
2.1.3 地貌特征 | 第22页 |
2.1.4 灌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23页 |
2.2 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 | 第23-30页 |
2.2.1 灌区土壤类型 | 第23页 |
2.2.2 盐渍土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3 灌区盐渍土的分布情况 | 第24-27页 |
2.2.4 盐渍土成因 | 第27-30页 |
3 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 第30-46页 |
3.1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0-31页 |
3.1.1 采样点选取 | 第30页 |
3.1.2 土样采集与分析 | 第30-31页 |
3.2 各指标剖面垂直分布特征 | 第31-37页 |
3.2.1 土壤全盐量剖面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3.2.2 土壤盐离子剖面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3.2.3 土壤pH剖面分布特征 | 第35页 |
3.2.4 土壤碱化度剖面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 第37-45页 |
3.3.1 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 第37-39页 |
3.3.2 0~10cm土层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3 0~10cm土层各指标间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3.3.4 10~20cm土层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5 10~20cm土层各指标间主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方法 | 第46-58页 |
4.1 HYDRUS模型简介 | 第46页 |
4.2 控制方程 | 第46-47页 |
4.2.1 水分运动基本模型 | 第46-47页 |
4.2.2 溶质运动基本模型 | 第47页 |
4.3 模型离散化 | 第47-48页 |
4.3.1 空间离散化 | 第47-48页 |
4.3.2 时间离散化 | 第48页 |
4.4 定解条件 | 第48-52页 |
4.4.1 初始条件 | 第49页 |
4.4.2 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4.4.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程 | 第50页 |
4.4.4 根系吸水模型 | 第50-52页 |
4.5 模型构建过程介绍 | 第52-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不同沟灌方式下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 第58-70页 |
5.1 试验地概况 | 第58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58-59页 |
5.3 测定方案 | 第59页 |
5.4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59-63页 |
5.4.1 模型设定与时空离散 | 第59-60页 |
5.4.2 参数率定 | 第60页 |
5.4.3 模型验证 | 第60-63页 |
5.5 模型应用 | 第63-68页 |
5.5.1 土壤水分运移模拟 | 第63-66页 |
5.5.2 土壤盐分运移模拟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完成的项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