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引言 | 第8-13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3 於潜镇概况 | 第12-13页 |
| 2 农村养老问题的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 2.1 农村养老问题相关概念的概述 | 第13-15页 |
| 2.1.1 人口老龄化 | 第13-14页 |
| 2.1.2 农村养老 | 第14-15页 |
| 2.2 农村养老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 第15-18页 |
| 2.2.1 农村养老方式 | 第15-18页 |
| 2.2.2 各养老方式间的关系 | 第18页 |
| 2.3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理论根源 | 第18-22页 |
| 2.3.1 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养老理论 | 第18-19页 |
| 2.3.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9-20页 |
| 2.3.3 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养老保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0-22页 |
| 3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基于於潜镇的实证调研 | 第22-35页 |
| 3.1 调研方法及样本分析 | 第22-28页 |
| 3.2 於潜镇农村养老工作取得的成就 | 第28-30页 |
| 3.2.1 老龄事业成绩显著 | 第28-29页 |
| 3.2.2 机构养老稳步提升 | 第29页 |
| 3.2.3 社区养老稳步发展 | 第29页 |
| 3.2.4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发展良好 | 第29-30页 |
| 3.3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 3.3.1 家庭养老供给能力低 | 第30-31页 |
| 3.3.2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 3.3.3 机构养老发展水平低 | 第32-33页 |
| 3.3.4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满意度低 | 第33-35页 |
| 4 完善农村养老的对策 | 第35-42页 |
| 4.1 提高家庭养老供给能力 | 第35-37页 |
| 4.1.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升老年人自养能力 | 第35-36页 |
| 4.1.2 缩小城乡差距,吸引更多人口留在农村 | 第36页 |
| 4.1.3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孝文化价值 | 第36-37页 |
| 4.2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第37-38页 |
| 4.2.1 拓宽资金来源,提高服务中心覆盖率 | 第37页 |
| 4.2.2 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服务供给效率 | 第37-38页 |
| 4.2.3 推进市场化,提高服务中心运行效率 | 第38页 |
| 4.3 提升机构养老发展水平 | 第38-40页 |
| 4.3.1 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水平,提高入住率 | 第38-39页 |
| 4.3.2 优化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环境,提升兴办积极性 | 第39页 |
| 4.3.3 完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 第39-40页 |
| 4.4 增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可及性 | 第40-42页 |
| 4.4.1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 第40页 |
| 4.4.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助老员素质 | 第40-41页 |
| 4.4.3 完善监管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 第41-42页 |
| 总结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於潜镇农村养老问题调查问卷 | 第47-50页 |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