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流动摊贩的治理研究--以庐山牯岭镇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成果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流动摊贩治理的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概述第14-19页
    2.1 主要概念阐释第14-16页
        2.1.1 流动摊贩第14页
        2.1.2 城市管理第14-15页
        2.1.3 城管执法第15-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19页
        2.2.1 科塞的冲突理论第16页
        2.2.2 治理理论第16-17页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7-19页
第3章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的现状及影响第19-26页
    3.1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概况第19-24页
        3.1.1 流动摊贩人员构成第20-21页
        3.1.2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分布地点、分布时间、流动规律第21页
        3.1.3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经营特点第21-23页
        3.1.4 流动摊贩与城管执法人员的关系第23-24页
    3.2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产生的影响第24-26页
        3.2.1 流动摊贩存在的积极意义第24-25页
        3.2.2 流动摊贩产生的消极影响第25-26页
第4章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治理情况及分析第26-34页
    4.1 庐山流动摊贩的治理现状第26-29页
        4.1.1 流动摊贩治理主体和法律依据第26-28页
        4.1.2 流动摊贩主要治理手段及取得的成效第28-29页
    4.2 庐山景区流动摊贩治理困境第29-31页
        4.2.1 管理效果不尽人意第29-30页
        4.2.2 管理思路及模式单一第30页
        4.2.3 管理过程社会认同度低第30-31页
    4.3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1-34页
        4.3.1 法律依据不完善第31页
        4.3.2 管理水平及管理理念有待提高第31-32页
        4.3.3 市民与摊贩的公众意识淡薄第32-33页
        4.3.4 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第33-34页
第5章 国内外流动摊贩的治理经验分析第34-38页
    5.1 美国城市摊贩治理的经验第34页
    5.2 新加坡摊贩治理的主要做法第34-35页
    5.3 香港摊贩治理的有效措施第35页
    5.4 温州市摊贩治理的探索第35-36页
    5.5 国内外摊贩治理对庐山牯岭镇的启示第36-38页
第6章 完善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治理的思考第38-43页
    6.1 完善公共服务,充分供给公共物品第38-39页
        6.1.1 合理规划公共物品以提高市民满意度第38-39页
        6.1.2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民生之本第39页
    6.2 创新摊贩管理方式第39-40页
        6.2.1 开展摊贩注册登记第39-40页
        6.2.2 实施摊贩分类管理第40页
    6.3 不断完善城管执法环节第40-41页
        6.3.1 健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第40-41页
        6.3.2 强化不同部门的沟通协调第41页
    6.4 激发公民、流动摊贩等主体的积极参与第41-43页
        6.4.1 成立摊贩行业组织,激励摊主积极主张自身利益第41-42页
        6.4.2 打造公众意见表达渠道第42-4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7.1 结论第43页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A 庐山牯岭镇流动摊贩的调查问卷第47-49页
附录B 市民对流动摊贩及其管理现状评价的调查问卷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基督教对基层政权的影响--以Y县为例
下一篇:全面“营改增”对地方税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