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1-25页 |
2.1 概述 | 第21-22页 |
2.1.1 Visual Studio系统开发平台简介 | 第21页 |
2.1.2 C | 第21页 |
2.1.3 ArcEngine介绍 | 第21-22页 |
2.1.4 监控模型概述 | 第22页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2.3 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临江岸坡GIS模型建立 | 第25-41页 |
3.1 概述 | 第25-27页 |
3.1.1 GIS概述 | 第25-26页 |
3.1.2 Google Earth概述 | 第26页 |
3.1.3 Sketchup概述 | 第26-27页 |
3.2 临江岸坡工程简介及监测点布置 | 第27-28页 |
3.3 建立临江岸坡TIN模型 | 第28-35页 |
3.3.1 创建TIN表面的方法 | 第29页 |
3.3.2 临江岸坡地理信息矢量化 | 第29-32页 |
3.3.3 创建临江岸坡TIN模型 | 第32-35页 |
3.4 结合SketchUp建立临江岸坡栅格模型 | 第35-40页 |
3.4.1 TIN模型导入SketchUp | 第35-37页 |
3.4.2 在SketchUp中建模 | 第37-39页 |
3.4.3 SketchUp模型的导出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监测数据建模分析 | 第41-55页 |
4.1 BP神经网络监控模型 | 第41-46页 |
4.1.1 生物神经元模型 | 第41-42页 |
4.1.2 人工神经元模型 | 第42页 |
4.1.3 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特性 | 第42-43页 |
4.1.4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简介 | 第43页 |
4.1.5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43-46页 |
4.1.6 网络的设计 | 第46页 |
4.2 灰色GM(1,1)监控模型 | 第46-52页 |
4.2.1 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4.2.2 灰色GM模型 | 第47页 |
4.2.3 灰色模型数据的生成 | 第47-48页 |
4.2.4 GM(1,1)模型原理 | 第48-50页 |
4.2.5 灰色模型检验 | 第50-52页 |
4.3 模型因子的选取 | 第52页 |
4.4 安全监控数学模型程序实现 | 第52-54页 |
4.4.1 神经网络模型程序实现 | 第52-54页 |
4.4.2 灰色模型程序实现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开发 | 第55-67页 |
5.1 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 第55页 |
5.2 系统的构建 | 第55-57页 |
5.2.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5页 |
5.2.2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55-56页 |
5.2.3 系统所需的控件 | 第56-57页 |
5.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57-66页 |
5.3.1 新建项目并引用ArcGIS类库 | 第57-58页 |
5.3.2 搭建二维可视化模块框架 | 第58-59页 |
5.3.4 工具栏功能实现 | 第59-60页 |
5.3.5 菜单栏功能实现 | 第60-61页 |
5.3.6 添加状态栏 | 第61-63页 |
5.3.7 鹰眼功能的实现 | 第63-64页 |
5.3.8 搭建三维可视化模块 | 第64页 |
5.3.9 建立监测数据库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工程实例 | 第67-81页 |
6.1 和悦洲临江岸坡工程概况 | 第67页 |
6.2 临江岸坡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开发 | 第67-80页 |
6.2.1 系统登录窗口设置 | 第67-68页 |
6.2.2 系统主界面设计 | 第68-69页 |
6.2.3 系统简介模块构建 | 第69页 |
6.2.4 系统可视化模块构建 | 第69-74页 |
6.2.5 数据查询分析模块构建 | 第74-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81-82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