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连桥结构体系研究的背景 | 第7-9页 |
1.2.1 连桥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 第7-8页 |
1.2.2 连桥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8-9页 |
1.3 连桥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1 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连桥结构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跨度连桥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方法 | 第13-20页 |
2.1 大跨度连桥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要点 | 第13-17页 |
2.1.1 连桥结构体系的简化模型分析 | 第13页 |
2.1.2 连桥结构模型的结构力学计算理论 | 第13-15页 |
2.1.3 连桥结构的舒适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2.2 连桥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2.2.1 连桥抗震分析中的反应谱法 | 第17页 |
2.2.2 连桥抗震分析中的时程反应分析法 | 第17页 |
2.2.3 大跨度连桥结构的竖向地震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弱连接条件下双塔连桥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53页 |
3.1 弱连接连桥结构的整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3.1.1 整体分析方法及滑动位移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3.1.2 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3.2 连桥跨度对连桥和双塔楼的相互影响的抗震分析 | 第23-40页 |
3.2.1 对双侧框-剪塔楼体系的周期、层间位移和连桥及支座受力的影响 | 第24-32页 |
3.2.2 对双侧框架塔楼体系的周期、层间位移和连桥及支座受力的影响 | 第32-38页 |
3.2.3 塔楼刚度变化时连桥结构体系下的受力情况 | 第38-40页 |
3.3 连桥所在楼层位置对连桥和双塔楼的相互影响的抗震分析 | 第40-51页 |
3.3.1 对双侧框-剪塔楼体系的周期、层间位移和连桥及支座受力的影响 | 第40-45页 |
3.3.2 对双侧框架塔楼体系的周期、层间位移和连桥及支座受力的影响 | 第45-50页 |
3.3.3 塔楼形式不同时连桥结构体系下的受力情况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弱连接支座实现形式及其对连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3-80页 |
4.1 连桥结构常用的支座类型及特点 | 第53-57页 |
4.2 弱连接支座节点计算方法及力学模型 | 第57-60页 |
4.3 连桥弹性支座的模拟和支座参数的选取 | 第60-77页 |
4.3.1 对称结构中支座参数变化对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0-68页 |
4.3.2 非对称结构中支座参数的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 第68-77页 |
4.4 实际工程中连桥支座的深化算例分析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语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学术成果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