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 论文的创新 | 第14页 |
(二) 论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一般分析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信息 | 第15页 |
二、消费信息 | 第15-16页 |
三、消费信息不对称 | 第16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释读 | 第16-18页 |
一、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学原理 | 第16-17页 |
二、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原理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法律规制的法理解析 | 第18-22页 |
一、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变迁 | 第18-19页 |
二、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定位 | 第19页 |
三、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特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消费信息不对称及其法律规制的实然分析 | 第22-38页 |
第一节 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22-26页 |
一、现阶段我国消费信息传递的主体 | 第22-24页 |
二、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一、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二、经营者提供消费信息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三、政府提供消费信息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产生消费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第33-35页 |
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 第34页 |
二、消费认知能力的差异 | 第34页 |
三、私人消费信息的存在 | 第34-35页 |
四、消费信息成本的制约 | 第35页 |
五、消费信息优势方信息垄断 | 第35页 |
第四节 消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危害 | 第35-38页 |
一、对消费者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对经营者的危害 | 第36-37页 |
三、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国外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美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38-40页 |
一、美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做法 | 第38-39页 |
二、美国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日本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40-41页 |
一、日本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做法 | 第40-41页 |
二、日本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页 |
第三节 欧盟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41-42页 |
一、欧盟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做法 | 第42页 |
二、欧盟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页 |
第四节 其他国家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规制工具 | 第44-56页 |
第一节 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工具的一般分析 | 第44-45页 |
一、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基本原理及组合运用 | 第44页 |
二、法律规制工具的表现形态 | 第44-45页 |
三、法律规制工具的载体 | 第45页 |
第二节 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核心规制工具 | 第45-53页 |
一、悬赏举报:与非利益相关者有关的规制工具 | 第45-48页 |
二、比较试验:与社会机构有关的规制工具 | 第48-49页 |
三、知假买假:与消费者相关的规制工具 | 第49-51页 |
四、声誉机制:与政府相关的规制工具 | 第51-53页 |
第三节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其他法律规制工具 | 第53-56页 |
一、信息优势者直接向信息劣势者提供 | 第53-54页 |
二、政府参与的信息横向流通 | 第54页 |
三、消费者行业组织参与的信息横向流通 | 第54页 |
四、信息劣势方主动争取信息强势方的信息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56-67页 |
第一节 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56-61页 |
一、修改我国现行关于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定 | 第56-59页 |
二、完善我国现行关于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定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我国消费信息不对称执法体系的完善 | 第61-64页 |
一、优化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执法环境 | 第61-62页 |
二、健全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执法机构 | 第62-63页 |
三、增强法律规制工具的组合适用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强化社会团体监督规制 | 第64-67页 |
一、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职能 | 第64-65页 |
二、强化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