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释题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目的 | 第12-13页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5.1 国内研究历史综述 | 第13-14页 |
1.5.2 国外研究历史综述 | 第14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教育产业化”给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 第16-37页 |
2.1 “教育产业化”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2.1.1 对教育事业、教育行业、教育产业三个概念的新认识 | 第16-17页 |
2.1.2 教育可以“产业化”的原因 | 第17-18页 |
2.2 世界各国教育产业化纵览 | 第18-24页 |
2.2.1 美国教育产业化纵览 | 第20-21页 |
2.2.2 澳大利亚教育产业化纵览 | 第21-22页 |
2.2.3 日本教育产业化纵览 | 第22-23页 |
2.2.4 欧洲各国教育产业化纵览 | 第23-24页 |
2.3 我国实行“教育产业化”的历史过程和意义 | 第24-27页 |
2.4 “教育产业化”给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 第27-37页 |
2.4.1 规划建设理念的改变带来的新问题 | 第27-28页 |
2.4.2 办学方式多元化带来的新问题 | 第28-30页 |
2.4.3 建设规模扩大化带来的新问题 | 第30-33页 |
2.4.4 资金来源多样化带来的新问题 | 第33-34页 |
2.4.5 管理方式社会化带来的新问题 | 第34页 |
2.4.6 建设关系复杂化带来的新问题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选址问题 | 第37-58页 |
3.1 我国大学城选址与城市经济 | 第37-46页 |
3.1.1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起因 | 第37-40页 |
3.1.2 我国几个大学城选址的实例 | 第40-43页 |
3.1.3 大学城的选址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 第43-45页 |
3.1.4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3.2 我国大学校园选址与城市局部区域的房地产开发 | 第46-58页 |
3.2.1 大学校园的选址带动周边房地产开发 | 第46-48页 |
3.2.2 大学校园的前期建设从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中获益 | 第48-52页 |
3.2.3 房地产开发商从投资大学校园建设中获利 | 第52-55页 |
3.2.4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的资源共享问题 | 第58-73页 |
4.1 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 | 第58-61页 |
4.1.1 社区管理政府化 | 第60页 |
4.1.2 基础设施市政化 | 第60页 |
4.1.3 成果转让当地化 | 第60-61页 |
4.1.4 师生生活社会化 | 第61页 |
4.1.5 运转机制市场化 | 第61页 |
4.2 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 第61-67页 |
4.2.1 教学管理 | 第61-62页 |
4.2.2 图书馆 | 第62页 |
4.2.3 会 堂 | 第62-63页 |
4.2.4 体育设施 | 第63-64页 |
4.2.5 绿化景观 | 第64-65页 |
4.2.6 配套设施 | 第65-67页 |
4.3 大学内部的资源共享 | 第67-73页 |
4.3.1 教学楼集中建设 | 第67-69页 |
4.3.2 实验楼集中建设 | 第69-70页 |
4.3.3 设置共享区 | 第70-71页 |
4.3.4 绿地集中设置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分期实施问题 | 第73-88页 |
5.1 当前我国大学校园建设分期实施的起因 | 第73页 |
5.2 适合分期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 第73-77页 |
5.2.1 规划结构 | 第73-76页 |
5.2.2 道路系统 | 第76页 |
5.2.3 景观系统 | 第76-77页 |
5.2.4 配套设施 | 第77页 |
5.3 适合分期实施的单体建筑设计原则 | 第77-88页 |
5.3.1 图书馆 | 第77-85页 |
5.3.2 学生餐饮 | 第85-88页 |
第六章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组织结构问题 | 第88-113页 |
6.1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新问题 | 第88-96页 |
6.1.1 我国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历史回顾 | 第88-89页 |
6.1.2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区新特征 | 第89-96页 |
6.2 “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的道路系统新问题 | 第96-104页 |
6.2.1 “教育产业化”给大学校园道路系统带来的新问题 | 第96-97页 |
6.2.2 “教育产业化”对我国大学校园不同区域交通组织的影响 | 第97-99页 |
6.2.3 解决新问题的大学校园的道路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 第99-102页 |
6.2.4 解决新问题的校园中不同区域的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 第102-104页 |
6.3 “教育产业化”给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带来的新问题 | 第104-113页 |
6.3.1 开放的问题 | 第105页 |
6.3.2 生态的问题 | 第105-106页 |
6.3.3 尺度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6.3.4 水体的问题 | 第108-113页 |
第七章 对《92指标》的质疑 | 第113-129页 |
7.1 用地指标方面 | 第115页 |
7.2 单体建筑指标方面 | 第115-129页 |
7.2.1 教学楼 | 第115-118页 |
7.2.2 图书馆 | 第118-120页 |
7.2.3 学生食堂 | 第120-122页 |
7.2.4 配套设施 | 第122-126页 |
7.2.5 体育设施 | 第126-127页 |
7.2.6 学生宿舍 | 第127-129页 |
第八章 结语:总结、反思和展望 | 第129-132页 |
附录 | 第132-141页 |
附录一 济南实验教育城规划--缺水地区水体设计的实践 | 第132-135页 |
附录二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规划-- 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被城市道路分隔的校园交通组织实践 | 第135-137页 |
附录三 山东省济宁学院规划--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和模块式教学楼设计以实现分期实施的设计实践 | 第137-139页 |
附录四 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新校区规划-- 以环状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层次地解决步行和车行问题的实践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致 谢 | 第148-149页 |
个人简历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