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目录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第12-20页
    (一) 文化旅游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二) 文化旅游的特点第14页
        1. 民族性第14页
        2. 艺术性第14页
        3. 神秘性第14页
        4. 多样性第14页
        5. 互动性第14页
        6. 继承性第14页
    (三)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的关系第14-15页
    (四) 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五) 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第16-17页
        1. 强调文化内涵第16页
        2. 突出文化主题形象第16页
        3. 加强区域整合第16页
        4. 坚持审美原则第16-17页
        5. 重视以人为本第17页
    (六) 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第17-20页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页
        2. 旅游人类学理论第17-18页
        3. 空间竞争理论第18页
        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18页
        5. “大旅游”发展理念第18-20页
二、东北地区地理文脉分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第20-26页
    (一) 东北地区地理文脉分析第20-22页
        1. 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第20-21页
        2. 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人文环境背景第21-22页
    (二)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第22-26页
        1. 土著文化——关东文化的源流与历史根脉第23页
        2. 近代革命文化——关东文化的阶段内容与特殊篇章第23页
        3. 遗址、遗存文化——关东文化的历史写照第23-24页
        4. 宗教文化——关东文化的神秘面纱与光环第24页
        5. 节庆文化——关东文化的生动体验第24页
        6. 文学艺术——关东文化的瑰宝第24页
        7. 冰雪文化——关东文化的天然奇观第24页
        8. 自然生态文化——关东文化的自然宝库第24-25页
        9. 都市文化——关东文化的现代“变奏”曲第25页
        10. 产业文化——关东文化的创业史诗第25-26页
三、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第26-34页
    (一) 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评价第26-27页
        1. 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及优势第26-27页
        2. 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第27页
    (二)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价第27-29页
        1. 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特征第27-28页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第28-29页
    (三) 文化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第29-31页
        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第29页
        2. 文化旅游的区位第29页
        3. 文化旅游的客源第29-31页
        4. 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第31页
    (四) 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第31-34页
四、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第34-56页
    (一)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和要求第34-35页
    (二) 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分析第35-37页
        1.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开发第35-36页
        2. 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第36-37页
    (三) 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外化第37-38页
    (四)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第38-47页
        1.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第39-41页
        2. 遗址、遗存文化旅游产品第41-44页
        3. 近代革命文化旅游产品第44-45页
        4.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第45页
        5. 节庆文化旅游产品第45-46页
        6. 文学艺术旅游产品第46页
        7. 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第46页
        8. 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第46页
        9. 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第46-47页
        10. 产业文化旅游产品第47页
    (五)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网络构建第47-56页
        1.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空间布局第48页
        2. 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旅游网络第48-50页
        3. 以长春——吉林为核心的旅游网络第50-53页
        4. 以哈尔滨及其周边为核心的旅游网络第53-56页
五、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形象策划第56-60页
    (一) 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总体形象定位第56-57页
    (二) 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形象设计第57-58页
        1. 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页
        2. 从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页
        3. 从革命文化内涵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页
        4. 从产业文化内涵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页
        5. 从历史背景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页
        6. 从国内外客源市场角度进行形象设计第57-58页
    (三) 口号策划第58页
    (四) 东北地区附加旅游产品设计第58-60页
        1.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第58页
        2. 丰富旅游服务的提供方式,增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第58-59页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第59页
        4. 完善景区景点各项服务设施第59页
        5. 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体系,提供旅游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第59页
        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第59-60页
结 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 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公安派出所的治安调解
下一篇:专利法公知常识适用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