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城市河道治理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城市河道治理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城市河道治理阶段性发展 | 第18-19页 |
1.5 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6 城市河道治理发展方向 | 第20页 |
1.7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1.7.1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1.7.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第2章 模型试验简介 | 第22-30页 |
2.1 河工模型试验 | 第22-23页 |
2.1.1 河工模型试验原理 | 第22-23页 |
2.1.2 玻璃水槽 | 第23页 |
2.2 试验装置与测量仪器 | 第23-30页 |
2.2.1 试验模型简介 | 第23-25页 |
2.2.2 试验测量仪器 | 第25-28页 |
2.2.3 试验内容 | 第28-30页 |
第3章 城市河道中洲滩对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0-59页 |
3.1 无洲滩河道与只含江心洲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31-40页 |
3.1.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31-35页 |
3.1.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31-32页 |
3.1.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32-34页 |
3.1.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34-35页 |
3.1.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35-40页 |
3.1.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35-37页 |
3.1.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37-38页 |
3.1.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38-40页 |
3.2 无洲滩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40-48页 |
3.2.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40-44页 |
3.2.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40-41页 |
3.2.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41-42页 |
3.2.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42-44页 |
3.2.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44-48页 |
3.2.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44-45页 |
3.2.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45-47页 |
3.2.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47-48页 |
3.3 只含江心洲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48-57页 |
3.3.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3.3.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48-50页 |
3.3.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50-52页 |
3.3.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52-53页 |
3.3.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 | 第53-57页 |
3.3.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 | 第53-54页 |
3.3.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 | 第54-56页 |
3.3.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城市河道洲滩对溶解氧的分布影响研究 | 第59-71页 |
4.1 无洲滩河道与只含江心洲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 | 第59-63页 |
4.1.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59-61页 |
4.1.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61-63页 |
4.2 无洲滩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 | 第63-66页 |
4.2.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63-64页 |
4.2.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64-66页 |
4.3 含江心洲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 | 第66-69页 |
4.3.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66-68页 |
4.3.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