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鉴定人出庭制度概述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鉴定人出庭制度沿革 | 第13-16页 |
一、 法律沿革 | 第13-14页 |
二、 鉴定人负责制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 第14-15页 |
三、 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之演变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22页 |
一、 鉴定人出庭符合法理要求 | 第16-18页 |
二、 鉴定人出庭问题符合程序正义 | 第18-20页 |
三、 鉴定人出庭符合现实必要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鉴定人出庭问题的司法现状与成因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颁布前后我国鉴定人出庭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 民诉法颁布前后我国鉴定人出庭状况 | 第22-23页 |
二、 鉴定人出庭现状的成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医疗鉴定鉴定人出庭问题的特殊性 | 第24-27页 |
一、 医疗事故责任与医疗损害责任 | 第25页 |
二、 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 | 第25-27页 |
三、 医疗鉴定问题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 第27页 |
第三节 医疗鉴定的鉴定人出庭问题现状及成因 | 第27-32页 |
一、 医疗鉴定鉴定人出庭率低 | 第27-28页 |
二、 两种鉴定性质不同是主要成因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我国当前鉴定人出庭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41页 |
第一节 鉴定人出庭制度的一般性问题 | 第32-36页 |
一、 鉴定人出庭后的性质不明 | 第32-33页 |
二、 鉴定人出庭称作“作证”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三、 鉴定人需要出庭的具体条件及免责条款缺失 | 第34-35页 |
四、 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具体程序不清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医疗鉴定存在双轨制问题 | 第36-39页 |
一、 两种医疗鉴定的证据性质不同导致实践混乱 | 第36-38页 |
二、 医疗损害鉴定的鉴定单位存在多样化导致职责不明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域外启示 | 第39-41页 |
一、 大陆法系制度简介 | 第39-40页 |
二、 英美法系制度简介 | 第40-41页 |
三、 域外鉴定人出庭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页 |
第四章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之路径探索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我国鉴定人出庭制度的程序完善 | 第41-45页 |
一、 明确鉴定人出庭的定性 | 第41-42页 |
二、 鉴定人出庭的条件 | 第42-43页 |
三、 鉴定人出庭的程序要件完善 | 第43-44页 |
四、 鉴定人出庭的内容 | 第44页 |
五、 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我国鉴定人出庭制度的保障完善 | 第45-48页 |
一、 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 | 第45-47页 |
二、 鉴定人国家培训机制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解决医疗鉴定之双轨制问题,明确鉴定人身份 | 第48-50页 |
一、 解决医疗鉴定双轨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48页 |
二、 解决医疗鉴定双轨制的方向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